#55談食材⎪你聽說了嗎?中國央行要發行數位貨幣DCEP/CBDC

Bill Yang
6 min readMay 11, 2020

--

今天我們要談的這個題目,你可能會以為錯頻了,為什麼我們這個財經類節目要討論「數位人民幣」(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 )或是「數位貨幣」(CBDC,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想到數位貨幣或虛擬貨幣,你可能會馬上聯想到「比特幣」,這好像是科技類的主題。但是不要忘了,貨幣是人類金融活動的最小顆粒,不論你想討論,利率、企業上市籌資(股市)、信用與貸款(債券),你是不可能脫離「貨幣」的五指山的。

2019年 6 月中,發生了一件震驚全世界央行的事件,而且在未來可能深刻影響全世界每一個人,那就是Facebook 發布了數位貨幣《Libra》白皮書。早在2014年當時人行行長周小川就成立法定數位貨幣專門研究小組,論證發行數位貨幣的可行性。但無疑的《Libra》加速了數位人民幣的進程,7月中國國務院火速批准了人行研發數位貨幣。2020年3月25日,當全球都還在為新冠肺炎焦頭爛額之際,人行宣布已完成了數位人民幣(DCEP)的基本功能開發,並將在蘇州等地試辦。

有關中國人行數位人民幣的技術討論,因為我也不是專家,大家有興趣可以自行去搜集相關的資料。我將集中討論DCEP未來在貨幣上的角色,以及他對未來金融環境的影響。

就人行目前公佈的資料顯示,人行發行的數位貨幣主要是對 M0 的替代,也就是現金的意思。我們先解釋一下 M 的意思,M (Money Supply)是經濟學中我們討論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當我們在新聞媒體上說,中央銀行印鈔救市時,所說的印鈔活動,基本上就屬於「貨幣供給」的範疇。貨幣供給可以按照貨幣流動性的強弱劃分爲不同的層次,在台灣央行將貨幣供應量指標分爲以下三個層次:

  1. 貨幣總計數M1A(Monetary Aggregate, M1A)
    M1A = 通貨淨額M0(社會大眾手中持有的通貨)+支票存款 (企業及個人與非營利團體)及活期存款
  2. 貨幣總計數M1B(Monetary Aggregate, M1B)
    M1B = M1A + 活期儲蓄存款
    (目前只有個人及非營利團體可以開立儲蓄存款帳戶)
  3. 貨幣總計數M2(Monetary Aggregate, M2)
    M2 = M1B + 準貨幣
    (準貨幣 Quasi-money 是指可無條件立即按等價兌換成狹義貨幣的貨幣性資產,例如定期性存款、外匯存款、郵政儲金等,其流動性較狹義貨幣低,多以價值儲藏為目的)

數字越小流動性越好,因此M0 是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現金,假設你從銀行的提款機領錢就會影響市場上 M0 ;M1 是狹義貨幣,M2 是廣義貨幣。 在台股操作上,當M1B年增率向上超越M2時,稱為黃金交叉,代表資金從定期性流向活期性存款,資金流向股市;相反的,當M1B年增率向下低於M2時,稱死亡交叉,資金從股市中流出。在過去五年裡,台灣基本是處於M1B>M2的狀態,股市表現也確實很強勁。

好,話說回來,數位人民幣 M0 是央行負債,基於 M0的DCEP 的價值是由央行擔保,具備「無限法償性」,也就是每次支付的數額不受限制,任何人都不得拒絕接受,具有和紙鈔一樣的效用。有時候你在新聞上會看到,候選人想要整中選會,就帶了兩麻袋的一塊錢去繳選舉保證金,中選會也必須收下,這就是「無限法償」的具體表現。

數位人民幣同時想要克服M0 貨幣三大議題:首先,現有 M0 的匿名性,存在洗錢和資助恐怖主義的風險;其次,常見像街口或是支付寶這類電子支付,主要還是基於銀行信用卡或帳戶,無法滿足匿名支付的需求;最後,偏鄉和網路覆蓋不佳的地區, M0 貨幣(現鈔)的依賴程度明顯很高。

順應民眾對小金額、高頻率支付業務的需求,人行根據不同級別的錢包設定交易限額和餘額限額,再透過後台大數據的搜集,防範 M0 貨幣被用於洗錢和資助恐怖主義等風險。在用DCEP交易時,交易雙方是匿名的,交易隱私可以得到保護(好啦!我知道你不信)。但是在反洗錢、反恐怖主義和反避稅時,仍然可以追溯到真實的交易對象。其次,數位人民幣跟支付寶這類的電子支付還是存在著明顯的本質差異的。不論你是用支付寶還是把錢存在銀行裡,所有的交易都還是在銀行內轉帳。雖說銀行都受到嚴格監管,但是也不能排除破產的可能性,這是現在電子支付的潛在風險。

另外,在極端條件下如天災、地震等情況沒有網絡,網銀和第三方機構的使用則會處於癱瘓狀態,而 DCEP 採「雙離線技術」可保證在極端情況下和紙幣一樣使用。也就是兩台裝有錢包的手機碰一碰,就可以完成支付,跟紙幣一樣。以搭乘飛機爲例,如果搭乘廉價航空需要自行購買飛機餐及飲料時,高空飛行中的飛機也屬於一種“極端條件”,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所有的移動支付都無效,但使用 DCEP 即可完成支付。

DCEP為實施非常態的貨幣政策創造了條件。舉例來說,在使用現金的情況下,名目利率將不可能低於0%。因為如果銀行對一般民眾的存款實施負利率,民眾會選擇將存款從銀行中取出,以現金的形式儲藏起來,避免價值損失。除非央行將部分現金註銷,但這在操作上難度太大。不過,如果DCEP完全取代現金,央行則能夠透過設計使DCEP的利率低於0%(喂~你的錢包錢會自動變少)。但好處是,最近大家在吵的紓困方案,如果DCEP存在,央行可以直接在符合發放資格的電子錢包中增加DCEP的數量,發放現金針對特定對象加強生活扶助。而由於這些貨幣的流向都是可追蹤的,領取補助金的民眾,有很大機率是不敢用這些資金去購買毒品或槍枝等非法行為。使用的場景也可以依據政策的方向,可以鎖定在民生必需品及日常採購。

最後,我總結一下,雖然中國的DCEP以及包含台灣央行在內在研究的CBDC ,都是一種數字貨幣。但他跟比特幣存在明顯的差異,最主要的區別是DCEP採用「混合式」架構,並不屬於嚴格定義下的區塊鏈加密貨幣。其次,DCEP採取雙層運營體系,上面一層是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下面一層是商業銀行或商業機構對一般民眾。因此央行未來的「印鈔」形式基本上跟目前完全一樣,你可以想像央行把鈔票印出來之後,交由台灣銀行,或其他商業銀行,然後過年前民眾就可以去銀行櫃台或是ATM領取新鈔。DCEP 也將保持一樣的架構。真正要取代的是M0,也就是紙幣現鈔,而不是M1或M2。公眾持有的央行數字貨幣依然是中央銀行的負債,由央行進行信用擔保。

--

--

Bill Yang
Bill Yang

Written by Bill Yang

Podcast⟪比爾的財經廚房⟫主持人,本節目榮獲Himalaya最佳人氣財經類節目。Spotify 財經類Top 5 Apple podcast 投資類 Top 5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