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前提示:本文作者本身還在挖礦,因此必定存在某先偏見與主觀。2022年2月農曆年過後,即使當時我已經知道以太坊2.0一直有消息傳言會在年底前實施,但因為以太坊過去當放羊的孩子大家也都習慣了,因此在挖礦社團當時我PO出一篇文章,問問社團網友該不該入坑的意見,結果幾乎都是一面倒的贊同(哎~這該怎麼說呢?顯然網友的意見是不能參考的)。總之,我還是在顯卡非常高貴的價位入場了。而當前的顯卡礦機價格慘崩,平均距離當初購入的價格剩不到三成,跌七成的成績堪比幣價。也還好,當初只投了一台實驗性值的。因此,今天我可以以一個有幾個月挖礦經歷的礦工身分,來聊聊我對POW的看法,以及我在顯卡挖礦有看到什麼機會?
以太中心化的議題與SEC監管
果殼律師在他最近的文章《解說以太坊轉為PoS機制及剖析》提到:「PoW用電力投票(算力挖礦),PoS 用代幣投票(質押股票)。」電力是真實的能源,無法憑空產生。電力投票也更加公平,不需要先取得資格,任何擁有電力的人都能加入。但代幣投票不一樣,你必須先有代幣(類似股權)才能投票。以太坊區塊鏈轉為 PoS 權益證明機制後呈現快速集中化趨勢。關於以太坊與比特幣誰更「中心化」的辯論一直存在,以太坊技術公司 Gnosis 共同創辦人 Martin Köppelmann 曾經在合併之後推文表示,1,000 個區塊中,就有超過 420 個是由 Lido、Coinbase 提交的,且七個實體就佔據了近三分之二的節點,其中以Lido的31%占比最高。當然Lido背後由許多個小型節點共同組成,而且在美國運作的節點不超過10%,但是Lido必須要充分去中心化,才能有效抵禦審查風險。雖然7大業者要統合並不容易,但這些交易所都在政府的管控之下。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9 月 19 日在一個KOL訴訟案當中,宣稱有權控告這位網紅,不只是因為這起案件涉及在美國進行的交易,而且還因為「整個以太坊網絡落入美國政府的管轄範圍」。SEC 指出以太坊節點群聚在美國境內的密度比任何其他國家都來得高,而且這些交易都發生在美國。根據 Etherscan 的數據,目前,45.85% 的以太坊節點是在美國進行運作,密度第二大的節點地點是在德國,相較下,比率僅 19%。當然,美國政府間對於加密貨幣的監管之爭尚未定案,但合併之後的以太坊非常可能因此成為證券而將會受到SEC的監管。
美國證券法規定,判斷企業與投資人的行爲是否歸爲「證券」中的「投資合約」,可以經由「豪威測試 (Howey TestRule)」來推斷,它包含以下四個條件:
1)出資:衆多投資人用個人資金進行投資;
2)投入共同的項目:衆多投資人將資金投入到同一個項目中;
3)期待獲利:衆多投資人進行投資的目的是獲得收益;
4)獲利來自他人的努力或經營:投資人不直接參與經營,而是期待項目的發起人或經營者努力經營而使自己獲利。
如果滿足以上四個條件,將被認定爲「投資合約」,企業也就發行了「證券」,將被判定屬於 SEC 的管轄範圍。
POW時期的以太坊以及比特幣可能是「商品」而不是「證券」,主要還是代碼都是開源代碼,任何人都可以加入開發工作,開發是透明的,可以公開審計,長期貢獻者,即使他們對開發至關重要,依然可以離開項目,而不會危及網路的持續運作(也可以稱之爲公車實驗)。
比特幣強大的、開放的 PoW 共識,來全球成千上萬礦工自由地爲網絡提供源源不斷的算力。任何提供有效工作證明的人都可以生成區塊,或者向區塊中添加交易,從而向系統添加冗餘。目的是讓整個網絡足夠去中心化,杜絕寡頭節點的出現。
但由於比特幣挖礦難度不斷提升,獨立挖礦難度越來越高,因此一般礦工都是使用「礦池」來挖礦。礦池讓個別礦工可以分享算力,再依據比例回饋挖礦所得,無形中形成了一種中心化網路,礦池本身其實控制著所有散戶礦工的算力。依照 2022 年上半年比特幣算力分布來看,四個最主要的礦池,就貢獻了超過 51% 的算力,換句話說,理論上要對比特幣網路發動 51% 攻擊,只需要掌控 4 個實體即可達成。當然,這以個人的角度還是相當困難,但美國如果「頃一國之力」也未必是辦不到。
POW是落伍的象徵?
關於POS有一個常見的迷思,也就是 PoS 是一種更加「綠色節約」的生產方式,但事實恰恰相反,PoW 其實是高效的。PoS 只是把成本搬去別的地方,但不可能消除它們。從最原始的木材、到煤炭,再到石油,然後到水力、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核能發電,人類利用能源的效率一直在提升。人們說「比特幣浪費能源」主要抱怨的是挖礦在電力的消耗。但這部分是最直接用來保護區塊鏈安全性的,把安全預算直接花在電力上,安全性就越高;越是把錢花在別的地方上,安全性就越低。
然而,比特幣、以太坊和其他POW區塊鏈因爲能源消耗而受到抨擊。雖然目前比特幣已經開始使用再生能源和能耗更好的硬體來減輕這種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工作量證明是一種不可避免的花費,而消耗的能源除了保護區塊鏈之外沒有其他用處。甚至聯合國也擔心PoW 區塊鏈對環境的影響,並正在尋求解決方案,因為他們也將區塊鏈技術視為可持續發展的潛在驅動力。
而「有用工作證明 (PoUW) 」為區塊鏈的能耗提供一個新的解方。PoUW 的概念就是,GPU 礦工們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只有解隨機密碼題來保護區塊鏈。例如,訓練機器學習或 AI 算法、動畫或視覺效果渲染或蛋白質折疊。透過 PoUW 概念,GPU 礦工的計算能力得到充分利用,不會浪費任何能源。PoUW 的概念已經被幾位學者探索並提出了許多理論實證,然而,我們還沒有看到它在真正的區塊鏈中成功實現。在以太坊合併之後,礦工們在無利可圖的情況之下,終於願意把關愛的眼神投向其他的項目,這也就讓PoUW開始有實證的機會。
顯卡挖礦何去何從?
以太坊的合併對很多礦工來說,到現在還是很難接受,因為在過去的七年裡,礦工們一直都在為以太坊的安全守護,但當以太坊要進展到下一個階段時,數以百萬的礦工們被拋棄在原地。以太坊合併之後,大量的算力無處可去,導致挖礦難度大幅上升,能夠採出來的幣的數量減少,加上幣價也表現不佳,這就讓所有的礦機都陷入了賠錢的狀態,採出來的幣甚至打平不了電費。在幾週的觀望之後,初步估計有七成的顯卡已經停機,整體的算力估計只剩下288Th/s,顯卡挖礦面臨生死存亡之秋。
加上比特幣、以太幣接連遇到「中心化」、「集中化」的疑慮,礦工們一方面也更加認真思考如何對抗資本導致網路集中化的問題,一方面抱團取暖求生存。其中對抗專業礦機也就是ASIC (專用積體電路)礦機成為第一步, 具有抗 ASIC的算法更為社群所重視。 整個區塊鏈生態系的構建方式可以防止用戶使用 ASIC礦機挖礦。 當然這個做法就是讓使用ASIC礦機無利可圖。用以保持和增加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程度,也可以讓每個人都有較低的門檻可以參與挖礦。以太幣本身其實就是抗ASIC網路的一個典範,多數要挖以太幣的礦工使用的都是GPU礦機,這可以讓合併前的以太坊具有更高的去中心化程度。其中目前我關注到的像,Flux就誓言將開創第一個有用工作證明區塊鏈。Flux 的去中心化網路可以將 Flux 礦工的 GPU 算力添加到網絡中,將挖礦 GPU算力指向現實世界的計算任務。FLUX採用ZelHash算法是由著名的Equihash算法衍生而來也稱為Equihash 125,4 (二個主參數 n=125,k=4)。 Ravencoin採用KAWPOW 算法。 對 ASIC 具有抵抗力,並有助於實現更多的去中心化。
與以太分岔之後保留在POW中的項目如ETC、ETHW、ETHF各自為政,甚至是互扯後腿不同。FLUX或是RVN,或是ERGO、Neoxa這些跟以太坊採取不同算法的項目目前正在快速的抱團取暖,他們正在互相合作,似乎在很多方面取得快速的進展。方向上似乎也認清金融領域的應用,看來會是以POS為主導的證券化合規路線。這些新興的項目,正在朝向Web 3.0的網路基礎設施努力,企圖打造一個分散式的網路環境,脫離對雅馬遜、谷哥等雲服務的倚賴。即便現在主流的看法都不看好POW相關的項目了,但我想我在這次挖礦當中學到最有價值的一堂課就是,隨大流跟大家走同樣的路線,真的不會讓你賺到錢。現在我想要將一部分的籌碼繼續押注在都沒有人看好的GPU Mining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