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16 來開箱 ⟪變化中的世界秩序⟫

所有的貨幣都會貶值或被徹底消滅

Bill Yang
May 8, 2022

「1700年以來曾經存在過的750種貨幣,目前只剩下20%左右還存在。」當我翻到這頁的時候,我馬上被吸引繼續讀下去。我想跟大家分享橋水基金創辦人瑞•達利歐的新書《變化中的世界秩序》。全書以超過三百年的時間跨度,帶你更宏觀的觀察這個世界的演變。回到前面所說的,不僅大多數的貨幣消失,即便是這些倖存者都曾經顯著貶值。如果你回到1850年,世界上的主要貨幣跟現在有很大不同,雖然美元、英鎊、瑞士法郎當時就已經存在,但當時德國使用的是盾(gulden)或查勒(thaler)。當時的中國清朝使用的銀兩,小額則是銅錢。日圓也不存在。多數的貨幣都被徹底消滅,大多的狀況是因為惡性通貨膨脹或是戰敗以及戰爭債務龐大,壓垮了國家。

相對於黃金,貨幣的大幅貶值,通常是相當突然地在債務危機期間發生,而債務危機通常是發生在兩個較長時間的繁榮與穩定期之間。這點跟大家認為的貶值是緩慢漸進的有所差異。從1850年到現在,孳息性現金貨幣的平均年度報酬是1.2%,略高於黃金的平均實質報酬率0.9%,只不過,不同時期與不同國家的報酬呈現巨大差異。在這段時間,有一半的國家持有貨幣的人有拿到正報酬,而另一半的民眾則是徹底的血本無歸。

孳息性現金貨幣的多數實質報酬來自繁榮時期,那時候的多數國家都採用金本位,並且遵守這個體制。然而,歷史顯示,我們不應該依賴政府保護我們的錢財。相反的,我們應該要預料到多數的政府會濫用他們作為貨幣與信貸創造者特權。當政府能製造貨幣與信貸,並將他創造的貨幣與信貸分發給每個人,讓人人皆大歡喜,幾乎沒有政府能抵抗這個誘惑。自古以來,統治者總是會累積大量債務,當他們自身的政權結束後,將債務留給繼任者買單。諷刺的是,越是接近那個爆炸的時刻,民眾卻感覺變得更安全。債台高築但卻會因為先前持有債務而享受到持有債務的報酬,距離上一次大爆炸的時間過久,記憶也就太模糊了。

大週期投資組合

財富與權力的起起落落,形成一個大週期,其中影響他們最大的關鍵因素就是債務和資本市場的週期。從一個投資人的角度來看,這也等於是一個投資的大週期。投資人需要充分瞭解這些週期,以便在戰術上調整或是分散投資組合,避免投資受到不利的影響,甚至可以從中獲利。

四個決定因素

所有的市場主要是由四個決定因素所驅動,分別是經濟成長、通貨膨脹、風險溢價與貼現率。

所有投資都是你今天一次性的付款以後,換得未來的報酬,這些未來的現金是多還是少,會取決於經濟成長、通貨膨脹、跟手頭上持有的現金相比,投資人願意冒險的程度(風險溢價),最後是決定未來的那包錢,「現在價值多少?」(現值)的貼現率。貼現率講得比較文言文,其實就是報酬率或是利率。這四件事情決定了投資報酬的變化,如果能夠知道任何一個因素未來的變化,你就等於掌握了對未來的水晶球。你可以利用這個將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跟你的投資連結在一起。同時你還可以透過這四件事情來平衡你的投資組合,盡可能地讓你的投資不受到外來環境的影響。

政府透過財政政策或是貨幣政策試圖影響這些因素,因此,政府的目標與當前的情勢之間的相互作用,是推動週期的驅動力。換句話說,政府會試圖影響經濟的走勢,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會導致難以收拾的後果。舉例來說:當成長和通膨過低的時候,中央銀行創造出更多的貨幣及信貸,從而產生購買力,讓經濟成長先上來,緊接著通膨也會跟上。而當央行開始限制貨幣以及信貸的供給時,經濟成長和通膨也都會回落。政府及央行的舉動會影響商品、服務及銷售,並推動價格的漲跌。

每種資產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反應這些驅動因素,當中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在適當時機將這些資產做有效的配置。舉例來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經濟成長超乎預期的時候,股價可能上漲。而當通貨膨脹高於預期的時候,債券的價格可能下跌。當我們基於當前和未來的世界情勢對這四個驅動因素可能發生的影響,將這些基本因素放進一個投資組合當中。接著再進行多元化的配置,你看到的投資組合,就不再是單純的考慮「股債比例」、「產業組成」,而是同時考量了當前的情勢、過去的市場經歷以及投資組合的表現。

靠水晶球預言的人註定要吃碎玻璃

未來很難預測,但是未來是由「進化」產生,也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出現變化,而且這個變化是往改善的方向,例如生產力的提升。接著是,週期,例如債務泡沫或是泡沫破裂導致經濟有序的起伏。或是因為天然災害所導致市場的顛簸,這通常是無序的波動。最後則是指標,也就是可以幫我們釐清在週期中的位置以及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情況。

五個過去影響最大的指標:

創新

創新與發明顯然是決定一個國家發展最有利的因素。這些發明透過電腦、人工智慧以及其他技術進步的形式出現,也就是因為他們可以應用在人類的活動和決策等許多領域,因此最終將可以提升人類的生產力和生活水平。電腦和人腦的成長都越來越快,更重要的是,量子計算和人工智慧的進步和廣泛運用將加速學習曲線,也會使全球財富和權力出現明顯的變化。也因此,如果押注進化會發生,那麼能夠發明並且從中受益的公司的股票就絕對值得擁有。但事實上,投資人的回報是否能跟得上公司的創新表現,取決於政府如何分配產出的利潤。如果世界各國的財務過度擴張且貧富差距很大,就會產生逆風。另外,價格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投資在一個好的公司,還是有可能因為股價太貴而賠錢。當然,技術進步有好處,也可能伴隨著陰暗面,但總體來說,誰在技術戰拔得頭籌,通常就能贏得經濟與軍事的優勢。

債務/貨幣 /資本市場週期

從長遠來看,最大的風險是「貨幣價值」風險,而大多數人對此並沒有足夠重視。明確的說,有巨額赤字的儲備貨幣國家,赤字及債務都是以本國貨幣計價,他們藉由印鈔償還債務,也將風險從債務人身上轉移到債權人身上。因此,最大的風險並不是哪些債務人會違約,而是債權人持有的資產會貶值。也就是說持有債務資產的報酬率會低於通貨膨脹率。達利歐相信,歷史總是在重演,我們可能很快會看到財富從債權人向債務人的大轉移。這對美元以及其他儲備貨幣代表著什麽呢?最有可能的是,他們會像歷史上的儲備貨幣一樣漸漸失去地位,剛開始一段時間會緩慢下滑,然後迅速衰弱。而債務衡量指標則是同時考量了,相對於資產的債務水準、內外部盈餘與赤字規模、償債成本占GDP比重等等,當債務負擔分數上升,也就表示金融情況在惡化。

內部有序與混亂

和平帶來收益,戰爭付出代價。這個原則在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都適用。當各國互相合作且有良好競爭關係,不浪費資源在戰爭中,生產力和生活水準就會提高。不同國家內部正在發生不同程度的衝突。例如給美國的內部衝突特別嚴重,處在「金融狀況不佳和激烈衝突」,而中國似乎處在「和平與繁榮」(在上海封城之後,這個我真的不是那麼肯定),情況的變化可能會非常迅速。達利歐建議大家可以上他的網站:economicprinciples.org,去看。

外部有序與混亂

目前美中衝突可以說是最具破壞性的戰爭,因為這兩個世界上最大強國勢均力敵。自1500年以來,主要大國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打仗,而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已經有75年了,未來十年內發生大規模軍事戰爭的機率有35%。當兩個強國經歷了不可協調的分歧的同時,16個案例中有12個爆發了軍事戰爭。我們無法肯定的說誰會是下一場大戰的贏家或是輸家。

天災

綜觀歷史,乾旱、洪水、傳染病等等天災帶給人類的傷害,比人類對自身造成的傷害還要大,導致無數人死亡,擾亂經濟,並導致許多帝國和王朝的滅亡。人類和自然進化正一起對環境造成了巨大破壞,而且不論在經濟或生活品質上都會付出巨大代價。

總結來看,試圖預測未來是一件危險的事,試圖用預測的未來來作為投資的依據,那就是矇著眼睛飆車。事實上,面對未知的未來,我們只能藉著了解過去可能發生的事,來避免自己犯錯或是遺漏某些重要的事。瑞•達利歐《變化中的世界秩序》建議大家,面對未來的變化,感知並且適應正在發生的事,試圖歸納事情可能發生的機率,藉充分瞭解可能發生的事情,以保護自己免於未知事件的衝擊,即使我們無法做到萬無一失。

--

--

Bill Yang
Bill Yang

Written by Bill Yang

Podcast⟪比爾的財經廚房⟫主持人,本節目榮獲Himalaya最佳人氣財經類節目。Spotify 財經類Top 5 Apple podcast 投資類 Top 5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