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09來開箱 元宇宙大未來

Bill Yang
Mar 7, 2022

--

元宇宙即將成為下一代網際網路,也就Web 3.0。2021年可以說是元宇宙元年,許多的技術開始出現了融合應用,包含:區塊鏈創造加密資產,智能合約構建經濟體系、物聯網讓物理世界的現實物體與數位世界連結、人工智能成為智慧大腦、AR實現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疊加等等,網際網路又一次來到了新的關鍵發展節點。而每一輪網際網路的升級,都必定會出現一系列全新的「殺手級應用」,也會誕生一批偉大的經濟組織,創新創業的新機遇就在眼前,財富形態也會隨之升級。先前我們介紹過兩本從韓國視角切入的元宇宙書籍,今天我們來看看中國視角。即便中國禁止挖礦或是加密貨幣交易,但是元宇宙的發展並沒有停止。本書的作者是于佳寧博士,是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員會執行主任委員,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區塊鏈專委會輪值主席,火幣大學校長,被《中國週刊》譽為「培育區塊鏈思維的領路人」。

  • 經濟社群崛起壯大
  • 重塑自我形象與身份體系
  • 數位文化大繁榮

經濟社群崛起壯大

書中提及了六個元宇宙發展大趨勢,我重點分享其中三個。首先是經濟社群崛起壯大。以社群為基礎,共同創造價值的組織方式在Web 1.0時代就已經出現,典型代表是維基百科。2001年1月15日,維基百科正式問世。根據團隊原先的設想,維基百科可能要10年才能達到《不列顛百科全書》8萬詞條的規模,但實際上僅用了3年就突破了10萬詞條,並且還在以驚人的速度持續增長。20年來,維基百科吸引了全球無數的志願者共同構建這座偉大的知識寶庫。

維基百科的誕生和崛起,是社群分布式協同創造價值的另一個重要案例。但它和以太坊社群還是有很大不同的。維基百科是非營利社群,依靠志願者,仰賴「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惠精神;而以太坊則是以ETH為基礎構建了一個代幣經濟體系,激勵所有的參與者按照規則參與協作。因此,我們把類似以太坊的這種有著代幣經濟模型的社群稱為「經濟社群」。

在元宇宙時代,在很多業務開展和價值分配都可以由智能合約自動化執行的情況下,公司這種組織方式存在的價值會非常有限。因此,「公司制」很可能會在元宇宙時代逐步消亡,而「經濟社群」則可能逐步成為主流的組織方式。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很容易地組成經濟社群。每個人都可以用非常簡單的方式參與其中,可以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並以此參與社群價值的分配。這種開放、公平、透明、共生的組織方式與區塊鏈智能合約等自動化工具結合,不僅僅能夠增加協作效率,還能夠擴大協作範圍,擴展協作深度,創造協作價值,使得整個社群實現健康擴展。舉例來說:Compound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自從2020年DeFi和流動性挖礦興起以來,類似的經濟社群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並迅速發展壯大。相較於傳統公司組織,經濟社群以治理代幣等加密貨幣為價值分配的載體,不僅僅分配某一個時間段內的「利潤」,更分配了平台未來長期價值,實現「收入即分紅」,讓社群貢獻者與平台形成「共生」關係。其次,分配過程基於智能合約,完全根據每個人的貢獻程度進行定量化、自動化地分配,分配過程透明、公平、開放。在未來的元宇宙中,人人都可以成為某個平台生態的數字貢獻者。

公司制的衰落和經濟社群的興起,也會使得組織目標從過去的股東價值最大化、公司價值最大化轉變為社群生態價值最大化,並進一步開創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續的數字經濟新範式。

重塑自我形象與身份體系

很多人會有疑問,每一個CryptoPunks看起來就是一張圖片,可以在網路上隨意複製,似乎誰都可以擁有,為什麼還有那麼高的價值呢?的確,誰都可以用「另存」的方法保存一張圖片,並在朋友圈隨便傳播。CryptoPunks頭像在互聯網上也存在大量的副本流傳,但這其實給CryptoPunks帶來了更高的知名度和共識度。雖然圖像的複製品可以有很多,但是基於區塊鏈和NFT的技術特性,每個圖像的最終所有權只會歸屬於對應的NFT持有者,具有絕對的「唯一性」和產權屬性,誰也不可能用複製、貼上的方法創造一個完全相同的NFT。這就使得人人都可以欣賞這些圖像,但圖像升值帶來的收益只歸屬於NFT持有人。發行、交易和流轉信息全部被記錄在區塊鏈上,歷史記錄清晰可見,圖像無法偽造,總量絕對可靠,產權特別清晰,項目方也無法增發,這就是技術的力量。同時NFT也扮演著社交貨幣(social currency)的角色。社交貨幣通常指社交過程中的一種身份象徵。簡單來說,那些能夠讓別人感到喜歡、羨慕的事物都可以是社交貨幣。社交貨幣會有幾個主要的功能或特色,包含:表達自我(expression)、交流討論(conversation)、歸屬感(affiliation)、信息知識(information)、實用價值(utility)、個人身份識別(personalidentity)和社會身份識別(social identity)。仔細想想,近期NFT大熱,網民追逐的不外乎是上面這七大社交貨幣功能的其中幾個面向。

在元宇宙中數位身份也跟社交貨幣結合在一起。除了有社交屬性,數位身份還需要滿足三個基本特點。第一,身份需要具有通用性,能夠打通身份體系、數據體系、信用體系、資產體系,從而全面對接元宇宙中的各類應用。第二,身份需要具有獨立性,完全由用戶掌握。授權時,用戶可以自主選擇授權範圍,並可以隨時取消授權。第三,身份需要具有隱私性。個人信息要實現「可驗而不可得」,在授權的過程中,我們只需要告訴對方驗證結果,而不需要將自己的具體信息告訴對方,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更方便地使用身份和個人數據。

事實上,目前我們已經可以基於區塊鏈、非對稱加密、隱私計算等技術,獲得加密的、可控的、真正屬於自己的數位身份。比如知名的加密貨幣錢包Metamask,也常被稱作「狐狸錢包」,本質上就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身份管理器。它可以幫我們管理錢包地址與私鑰兩者組成的數位身份,並將數位身份和數位資產綁定在一起。

數位文化大繁榮

從1990年代的《超人》和《蝙蝠俠》,到現在的小豬佩奇,或是一些網路圖文創作,例如「洋蔥」和「我是馬克」,其實都是各種IP ,IP是具有長期生命力和商業價值的內容,可以為創作者帶來持久收益。IP有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可以是一個角色或形象,可以是一個商標或品牌,或是一個設計或商品、故事或電影。而一組有關聯的不同IP相互結合,可以形成一套「世界觀」,這套世界觀也往往被被稱為「某某宇宙」。比如漫威公司所擁有的美國隊長、鋼鐵俠、蜘蛛俠、綠巨人、雷神、洛基等一系列角色IP,因為經常到其他角色的故事中「客串」,所以他們的故事逐漸成為一個體系,共同構成了「漫威宇宙」。現在,我們和自己熱愛的IP建立聯繫的方式,往往就是購買包含IP的實物周邊商品。在元宇宙時代,擁有優質IP的公司大多已經開始嘗試進行數字化的轉化和開發,讓這些IP真正「活起來」,持續提升IP的價值,也試圖獲得先發優勢。

在元宇宙中,NFT將為這些數位IP實現資產化和經濟保障。數位文化也會逐步發展為元宇宙中的主流文化。從短期來看,NFT主要用於實現加密資產的鏈上確權和流轉交易;從中期來看,私募股權、債券、信託等傳統金融資產,都可以上鏈形成NFT,從而實現數位化;從長期來看,結合「預言機」等應用,NFT會加速實物資產上鏈和數位化的進程,從而進一步完善價值網路,實現加密資產和實物資產的深度融合。未來,NFT將承載更豐富的資產類型和更龐大的價值,成為元宇宙中的關鍵資產類別。

--

--

Bill Yang
Bill Yang

Written by Bill Yang

Podcast⟪比爾的財經廚房⟫主持人,本節目榮獲Himalaya最佳人氣財經類節目。Spotify 財經類Top 5 Apple podcast 投資類 Top 5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