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63談食材| 當時間的朋友

Bill Yang
Aug 9, 2021

--

本週終於輪到我可以打疫苗了,護理師說:「要打囉~」我心想好,先深呼吸一下,一口氣還沒吸完,護理師就說:「好了喔!」啥?一點感覺也沒有。打完後還擔心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結果我一點不舒服也沒有,不但沒有發燒連痠痛也沒有。好吧,果然是疫苗認證的老人,不禁讓我已經很嚴重的時間焦慮症,又更加焦慮了。得到創辦人羅胖羅振宇常講「當時間的朋友」,但是舉凡人間的一切,面對時間的摧枯拉朽無不顯得脆弱,到底如何才能當時間的朋友呢?在投資上,我過去浪費太多時間在追逐投資聖杯,現在才體認到這一切遠不如用最簡單的方法,然後就等著時間發揮它的魔力。

  • 時間的朋友
  • 主動投資你的人生

時間的朋友

羅胖講過一個種樹的故事,真正的展示了什麼是「時間的朋友。」有一位慈善家希望協助偏遠鄉村的農民脫貧。但是他並不直接給農民們錢,而是買了幾十萬棵金絲楠木的樹苗,免費送給四川深山裡的農民。金絲楠木是一種中國的原生樹種,過去只能用在皇家宮殿,屬於極珍貴的木材。目前,野生的金絲楠木在中國的四川已經非常罕見。他把樹苗免費送給村民,只有一個條件,種下去後,5年內不准賣。農民們可以隨手種在家門口或是路邊,這些樹苗的樹徑,也就是樹幹的直徑,每年可以長胖一公分。20年30年後,就是樹徑35–40公分的大樹了。村民種上100棵,就是30萬。這就成了村民的「綠色銀行」了。我不知道你現在聽到這個故事,是不是跟我當時一樣驚訝,因為這裡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這個世界不完全是由「不確定性」所構成的。在疫情之後,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感又更強烈了,2020年之前你怎麼會相信,有一天全球95%的航班都被取消,然後全球超過70%的上班族,都在家上班?但有些東西真的會確定性的成長。只要你肯等。例如:金絲楠木的基因就會給你一個確定性的回報。甚至是可以算出來的回報。

巴菲特曾經說過:「我用屁股賺的錢比我用腦袋賺的還多。」這個的意思是在說,買了股票之後要坐得住。2013年巴菲特在股東信中提到過投資農場的故事。1980年代,當時的美國農場資產由於通膨預期,逐漸被熱炒形成資產泡沫。據報導泡沫破滅後的農場價格相較泡沫當時跌幅超過50%,許多銀行因為無法回收貸款而破產,整體信貸市場也處於緊縮狀態,進一步加劇了農場價格的下跌。股神巴菲特這時候就農作物報酬扣除農場經營成本之後進行評估,發現農場每年的報酬率可達到10%,並預計長期的潛在報酬還可望進一步提升。在那封給股東的信中,巴菲特提到後來這農場的每年收益增長2倍,價格更漲了5倍之多。巴菲特這個農場投資故事中可以看到,農場總是有收成好跟收成不好的時候,但我們不會因為一年收成不好就賣掉農場。農產品的價格有時候會令人失望,但也會有好到令人驚訝的時候。他說:「我只考慮資產可以產生什麼,完全不關心他每天的價格變化。」農場買入後一年的經濟、利率,或股市表現,對他的投資決定毫無意義,玉米會持續在農場生長。找到好公司用好價錢買入只是找到切入優質企業的好機會,但是長期持有才能讓財富獲得積累。只要不是大起大落的景氣循環產業或夕陽產業,「坐得住」長期持有才能讓時間當你的朋友。

李嘉誠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坐得住」這件事,據說有一次馬雲和朋友去拜訪李嘉誠,馬雲問李嘉誠說:「為什麼您可以多角化經營,什麼都投,而且什麼都能做成功?」李嘉誠的回答是:「做生意要記住,手頭上永遠要有一樣東西是天塌下來你也能掙錢的。」李嘉誠「坐得住」的原因也就在於,他手頭上總是有一兩個能生錢的生意,然後基於這些生意,再往前去尋找下一個機會。李嘉誠與巴菲特都發現了時間的這個秘密,當時間不斷滾滾向前,他的投資也就持續不斷地幫他賺錢。簡單來說,因為時間,投資成了全自動駕駛。

那麼,我們日常生活周邊,找得到這種全自動駕駛的投資嗎?其實是有的,例如:你買的房子。房地產在過去幾十年來,在台灣就是一個自動駕駛的例子。因為你需要住在裡面,所以你坐得住。時間不斷滾滾向前,房子也在自動幫你賺錢。當然,未來房地產怎樣很難說,但只要你還是認同台灣的資本市場有機會在全世界的供應鏈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那麼台股的整個大盤,應該也還是值得持續擁有。或是你對加密貨幣有興趣,相信這個技術有機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那麼你就應該去抱緊加密貨幣產業。你只需要上車,其餘的就交給時間。

主動投資你的人生

《賺錢,也賺幸福》的作者麥可•勒巴夫,他的人生有一條最重要的原則,他稱為勒巴夫定律。這條定律就是:主動投資自己的人生,被動投資你的金錢。主動投資自己的人生,指的是自己決定時間如何分配,而不是根據別人的指使,或是隨波逐流被動的等時間被用掉。帕金森定律指出:「工作總會填滿它可用的完成時間。」換句話說,人有多少時間,就找得出多少事做,直到可用的時間都被填滿。就算給人們再多的時間完成一件事,人們總會在最後一分鐘才做完。之所以說勒巴夫定律是全世界最不為人知的投資秘密,就是因為絕大多數的人正在做相反的事:被動的投資時間,然後主動的投資金錢。大多數人對時間就像羊群一樣,任憑牧羊犬驅趕,自己絲毫沒有掌控力。而在投資上,許多人花很多時間去上課,看市場,鑽研技術指標,甚至買了投顧老師的會員。但這些只有讓賣課程或是買簡訊的老師賺到錢,自己的財富卻沒有增加。

將你的時間做好投資組合,妥善分配給四種活動,包含:生活、賺錢、學習與回饋。而對錢的投資則要被動,例如投資在沒什麼精神負擔、成本低、能反映整體股市表現的指數股票型基金。勒巴夫的作法其實非常簡單,但卻讓他在投資的時間與金錢有驚人的回報。

四種時間的投資配置

如果四種活動的時間配置,放到一整個人生的尺度當中,所謂的「生活時間」也就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必要的時間,如一日三餐、短暫休息的時間。這是避免不了的,大約佔我們可支配時間的10%。

接下來是佔比20%的賺錢時間,這裏所說的賺錢時間,不是指你在辦公室的時間,而是指真正必要,而且能創造價值的時間。通常是平時不用佔用太多時間,但關鍵時刻又能發揮大作用的事情。例如,對於大學生來說,幾乎每個人都希望讀完大學後能順利畢業,拿到畢業證書;那麼平時和畢業相關的必要活動就一定要特別留心,例如有些學校要求多益英語測驗要有多少的成績、必須考取哪些證照、畢業論文等,這都是最關鍵的投入。而對於上班族來說,按時上班、定期上司做工作彙報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並不能創造價值。但如果是跟同事聊天時發現公司一個流程有缺失,或是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別人只是當聊天的題目,而你卻開始觀察,該從哪些角度著手改進?成本最低,影響最小,那麼這個時間便是你的賺錢時間。這個比例大概佔了20%。勒巴夫總結了他在時間配置上核心關鍵:80/20法則。所謂的80/20法則講的是,很多最有價值的那80%,都來自相對少數的20%上。例如:餐廳中80 %被點的餐點,來自菜單中20%的餐點。因此在時間分配上,要將時間投資在少數價值高、回收大的活動上,而不要在意其他瑣碎項目。舉例來說,你可以將一天的工作劃分為A、B、C等級,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少數而有高回收的「賺錢時間」上。

第三個是學習時間,例如,業餘寫作,或是學習烘培、健身等等。你可以做許多嘗試,結果當然不可能100%成功,但即使失敗,也不會對生活造成致命影響。例如,我們節目介紹過很多書籍的作者,都是一開始在工作之餘,將投資的心得寫在PTT或是部落格,然後讀者越來越多,自己最後投資的收穫也滿滿。這部分學習時間的投入可以佔你可支配時間的30%。但前提是,這些是在不影響你現有生活基礎上的嘗試。

最後是你的回饋時間。我們不需要等到退休了,或是真的「衣錦還鄉」才想到回饋。當然年輕時可能能力有限,能回饋的時間或是力量也有限。但回饋時間卻是最長的,因為當你可以不需要為了生活而汲汲於賺錢營生之後,所花的時間都會是為了回饋而做的。這會佔你可支配時間的 40%。

總結一下,當時間的朋友其實也就是「主動投資你的人生,被動投資你的金錢」的具體寫照。你只需要積極的過好這一生,然後現在就開始投資,其餘就讓時間展現他的魔力。《戰爭論》作者克勞塞維茨說:「偉大計劃的最大敵人,是夢想會有一個完美計畫」。等待完美計畫出現的人,可能等上一輩子也等不到。

--

--

Bill Yang
Bill Yang

Written by Bill Yang

Podcast⟪比爾的財經廚房⟫主持人,本節目榮獲Himalaya最佳人氣財經類節目。Spotify 財經類Top 5 Apple podcast 投資類 Top 5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