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希望」新的年度到來的時候,不知道你是不是也會為新的年度訂定個新目標?你是不是想要減肥減個10公斤?或是學好英文?還是你想要存錢買房子?然而,仔細想想你今年訂的目標,是不是去年沒做到,前年承諾過,大前年就訂過的目標?為什麼你老是想存錢就是存不到?史丹福大學福格博士認為,要使人們行動起來,有三個不可或缺的要素。首先,充分的「動機」;其次,做到這件事情的「能力」;第三,促使人們付諸行動的「觸發」。這就是知名的「福格行為模型」。我們可以用簡單的公式來呈現,也就是B=M*A*T。B代表行為,M代表動機,A代表能力,T代表觸發。今天,我們就利用「福格行為模型」來看看,怎麼幫助你在新的年度,找到方法,順利地存到足夠多的錢。
動機是如何產生的?或許你會覺得應該是理性分析出來的,是因為我們閱讀很多文章同時也搜集很多資訊,然後經過邏輯思考得出一個結論。但這時候,你就會覺得奇怪,每年你都看了很多書,做了很多功課,下定決心要存錢,為什麼都會半途而廢?讓我們坦承面對自己吧~我們做決策並不完全是理性分析得來的,而大多是被情感所驅動。
人類的大腦不是一個決策整體,而是兩種同時存在自我連體嬰。這兩個自我,其中一個是短視的衝動者;另一個是長遠的計劃者,長遠的計劃者的任務,就是管理好短視的衝動者,但是常常不成功。人類做決策時,負責理性的長遠規劃的部分,由大腦的前額皮質發動。前額皮質屬於人類大腦相對現代的結構,它負責抽象思維和解決複雜問題。衝動決策的部分由大腦的邊緣系統發起,它又被稱作「蜥蜴腦」,主要負責控制人類對危險、性行為及其他與生存密切相關的活動。前額皮質明白。今天的瘋狂消費會導致一個月以後付不出賬單,但蜥蜴腦則完全不考慮未來的後果。因為蜥蜴腦在進化上專門負責處理眼前的危機。在決策中蜥蜴腦總是可以完勝前額皮質,因為當人看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蜥蜴腦會立即啓動,釋放多種神經遞質,比如刺激衝動的去甲腎上腺素,以及產生快感的多巴胺,促使我們快速行動。這種不自主的思考就是我們的直覺,有時候也被稱為「內心的聲音」。也因此,我們想存錢的動機無時無刻都受到蜥蜴腦的挑戰,這也就是為什麼?你應該「先付錢給自己」,也就是當薪水入帳的同時就直接先扣走一部分存起來的原因,不能等著有剩錢的時候才去存錢。
接著,我們談談能力。福格建議,為了增加用戶實施某個行為的可能性,我們要先弄清楚是什麼原因阻礙了用戶完成這一活動。舉例來說,當商品降價的時候,人們購買量就會增加,這是經濟學大家都知道的一個基本概念。借助福格模型來表達這個概念,那就是,降價有助於提升人們購買商品的能力。當然在存錢這件事情上,大家總是在抱怨錢都不夠用了,怎麼存呢?是時候該找出你生活中的「拿鐵因子」了。拿鐵因子就是每天生活中如買杯咖啡般可有可無的習慣性支出,例如,每天早餐時的一杯美式咖啡、看到商場促銷就買的零食、為了新手機而綁約的高額月租費等等。以我個人來說,以前我習慣早餐要買杯City Cafe,但其實早上這杯咖啡單純是提供自己一個上班的儀式感,其實喝即溶咖啡也是一樣。如此一來,我一個月就可以省下900元。想想,你也可以,如果不再追逐最新款的蘋果I Phone,改買整新機,從此你將不再被電信公司月租費綁架,月租費一個月可以省下1100,只剩下299。叫外賣雖然很方便,但外送費或是海外刷卡費用,一個月也會讓你多花1000元。這樣湊起來就夠買一隻定期定額基金了。不要讓存錢的行動,造成你很大的痛苦,或著過程很複雜,盡量簡化動作,將有助於減少摩擦,消除障礙,跨越福格的「行動線」,採取下一步行動。
動機決定你是否願意採取行動,而觸發則提醒你立刻馬上行動。如同我們前面所提到的,你存錢的決定是著眼於長期,而只看重眼前的蜥蜴腦則傾向即刻滿足。很不幸的,觸發主要是由蜥蜴腦所發動。理性腦跟蜥蜴腦的戰鬥已經持續了上千年,我們不需要再找方法來打敗蜥蜴腦,這不會有任何效果的。我們應該學習與蜥蜴腦共存。存錢這件事,大概很難不斷的有刺激讓你想要馬上行動。但花錢倒是無時無刻有海量的商家在刺激你。因此,想要存到錢,就得先知道哪些是商家們經常用來刺激蜥蜴腦的手法。
首先是「稀缺效應」,也就是物以稀為貴。越買不到的東西,就越想要。1979年研究人員曾經進行了一次實驗,他們將兩個相同的玻璃罐擺在受試者面前,在其中一個罐子裡放入十塊餅乾,而另一個只放了兩塊。雖然餅乾沒有差別,玻璃罐也一模一樣,但受試者顯然更珍惜比較少的那一個罐子裡的餅乾。物以稀為貴,這個觀點影響了他們對餅乾的價值判斷。不知道是真的生產不易還是商家有意為之,蘋果新手機上市,總是供不應求,要等上好幾個禮拜才能夠拿到貨。到了專賣店,看到的手機都是展示品,不能買。這種感覺會讓你想要立刻下單。
其次,在一次社會學實驗中,世界級小提琴家約書亞·貝爾在華盛頓DC的一個地鐵站進行了一場免費的音樂表演。如果是平時,人們只能在甘迺迪藝術中心或是卡內基音樂廳這樣的地方才能欣賞到貝爾的演出,單人的票價就高達上千美元。但是當表演地點改在了地鐵站,幾乎沒有一個過路人意識到,他們視而不見的這個人,正是全世界最有才華的音樂家之一。這就是「環境效應」,蜥蜴腦會根據我們所處的環境,在短時間內做出快速的判斷,然而,這些判斷有時候並不準確。貝爾在地鐵站免費演奏時,幾乎沒有人駐足聆聽。但同樣的演出放在音樂廳,人們卻不惜花高價去認真欣賞。同樣的,網美咖啡廳裝潢得美輪美奐,下午茶、甜點猶如珠寶盒般精緻。但你消費的不是茶點而是他的氣氛與風格,同樣一杯咖啡在不同場地,你絕對不可能願意付出這個代價。
講了兩種你需要特別留意商家會對你使用的「吸錢大法」,最後,則是你在存錢的時候可以時不時拿出來激勵自己的「積點效應」或稱為「目標漸進效應」。假設,有兩組顧客分別拿到一張積點卡,只要消費次數達到一定金額,就可以積一次點。他們就能享受一次免費的洗車服務。第一組顧客拿到的是一張空卡,要求是消費滿八次贈送一次免費洗車。第二組顧客拿到的卡則略有不同,顧客需要消費滿十次才能享受一次免費洗車,只不過,這張卡上已經有了兩次消費記錄。這也就表示,兩組消費者都得消費八次才能獲得獎勵。然而,結果顯示,第二組顧客,也就是卡上已經免費兩點的顧客,完成這八次消費的人數比第一組高出了82%。這一研究證實,目標漸近效應的存在,當人們認為自己距離目標越來越近時,完成任務的動機會更強烈。舉例來說,上一季我為自己設了一個製作155集節目的目標之後,我並不是盯著155集這個數字,而是想像有一個進度條。我先專注在10%的達成率,也就是做到15集,然後是30%、50%。每一段時間,我就拿計算機算一下我的進度條到哪了,還自己想像一個動畫,數字會跑。如此一來就能更激勵我繼續往前走。
總結一下,要促使我們存到錢,動機、能力、觸發三者缺一不可。然而理性腦要我們多存錢,而蜥蜴腦卻要我們趕緊享受,因此了解了這些因素彼此作用的原理之後,你應該能更好地完成你的目標。你也正在訂新年新願望嗎?你自己的願望是什麼?跟大家聊聊。你也可以幫你的朋友加速完成他的願望,只需要把這一集轉發給他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