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47 練火候|加密貨幣如何重塑我的投資觀?

Bill Yang
Jun 14, 2021

很多人會我問,為什麼要投資加密貨幣?投資的獲利當然其中的關鍵,但是更重要的,是我對於加密貨幣或是背後的區塊鏈技術會改變我們未來十年、二十年的生活的樣貌,感到樂觀。我相信這個現在很多人當作「投機」的技術,將會讓我們習以為常的一切有一個嶄新的底層操作系統。而投資的效益則是隨之而來的必然結果。然而更重要的是,過去幾年投資加密貨幣的過程其實重塑了我的投資觀念。幣圈內有一句話「幣圈一天,人間十年」,加密貨幣的週期循環清晰,波動激烈,你所有投資時會遇到的坑,在這裡不需要花上十年二十年,幾個月之內都會經歷一次。也因此,我過去的投資觀常被它打破。

  • 一次長期投資的旅程
  • 我只是短炒
  • 定期定額
  • 泡沫破滅

一次長期投資的旅程

「長期投資」這個概念應該大家都耳熟能詳,我們在金融機構裡面,也把這句話當作金科玉律。然而,其實掛在嘴邊講跟實際的可以體會長期投資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我常開玩笑說,很多人是「套牢之後,才開始決定長期投資的」。在幣圈的操作「短炒」跟「長期投資」更加涇渭分明,沒有波段操作,沒有高出低進,沒有中間灰色地帶。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加密貨幣的波動極大,多空轉換的時候,短炒需要無情的變臉,如果心理素質不夠,稍一遲疑,便會產生巨大虧損。當然這主要也是因為「短炒」的玩家大多是加了十倍以上的槓桿。

不作短炒可以理解,那麼為什麼,我說在幣圈其實最後會留下來的人,只有短炒跟長期投資,沒有中間值呢?在傳統金融操作上,有所謂的區間操作,或是投顧老師說的「高出低進」。然而,在加密貨幣操作上,套用這個思維是很危險的。為什麼呢?首先是加密貨幣的波動性遠高於傳統金融商品。其次,過去在股票的高出低進,通常是有一個基本面的研判。在股票市場,我們對某些公司的基本資訊能反映未來股價的表現,有近百年的研究。在加密貨幣上,同樣有基本分析,但並沒有太長的歷史資料可以證明這些基本分析真的有效。那麼技術分析呢?你不妨留意看看在YouTube上或是部落格撰寫加密貨幣技術分析的交易者,很難有人能長期經營下去,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實在太不準了。能有個大方向正確都已經非常困難。我曾經在歷史高點出掉我一半的狗狗幣部位,這時候我的獲利是100倍,但我覺得我只是運氣好。我不相信是因為做加密貨幣分析的交易者都比較笨,而預測傳統股票股價的交易者就比較聰明,單純是因為被加密貨幣打臉的速度更快而已。

也因此,我真正被訓練成了HODLer(守幣人),不再被短期的波動影響,當我手上有資金的時候,我就進場買一些部位。不論當時價位是高還是低。原因是什麼?除了是我真的很不準以外(哈),更重要的,其實是體認到當我手上的部位不夠多的時候,即使比特幣漲到10萬美元,又如何?我能依靠這些部位提早退休嗎?實現財富自由嗎?幾個月之前,我總投資有6倍的報酬率,現在則剩下3倍,我的心情沒有太多波動,因為我的部位還是不夠大,與其比特幣迅速的飆漲,我其實期待他能給我更多時間,讓我能買進更多的單位。

我只是短炒

然而,我也並不是一開始就是以技術演進的角度來看加密貨幣的,我其實也是以投機的角度進場的。2017年,比特幣有一波的狂飆,但我覺得一顆BTC10000美金實在太貴了,就選擇了以太幣ETH投入。當時要交易加密貨幣並不容易,我註冊了Maicoin,在網路下單之後,需要在一個時間之內,去便利商店繳款,然後取得的以太幣才會匯到帳戶裡。網路上我也搜尋了一些可以接受信用卡扣款的交易所,但服務並不穩定,有時候扣款會成功有時候不會,原因不明。更好笑的是,我可以透過信用卡扣款後買加密貨幣,但是將加密貨幣賣掉之後的錢,卻回不來,只能用信用卡刷退,或轉到自己的數位錢包。也因此,其實能操作的部位不大,只能算是嘗試性的投資。

17年底,比特幣、以太幣都有一波狂飆,我就覺得這跟過去炒股一模一樣,只要看線圖就好了。很快我就有超過50%的報酬,但「我只是要短炒」我這樣跟自己說,漲太多了就先出場吧。很快的漲多的以太幣就出現了明顯的回落,我心想,我應該是有掌握到一些「技巧」了。但開心沒幾天,以太幣又開始飆漲,我怎麼畫線做技術分析都無法解釋為什麼他會漲這麼多?18年1月以太幣突破了1000美元,我又追了進去。很快的以太幣達到了歷史的高點1400美元,此時,我就覺得不能只賺40%了,說不定會到2000。但加密貨幣真的不是你想的那樣,3天之內,他最低點就只剩700多,後來又很快的反彈到1200。我不想被洗掉,因此還是沒走,但僅僅又一個禮拜之後,就只剩下600了。既然輸了40%,那就擺著吧。這時候是2月,但到了18年的年底,以太幣最低剩下81,我輸掉了90%。
然而這可能還不是輸最多的,2017年加密貨幣市場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風潮席捲,概念上類似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募股,只是ICO發行的是加密貨幣、IPO是發行股票。當時有很多新的團隊希望籌集資金來創建一個新的加密貨幣或服務,讓有興趣的投資人可以買入。每一個項目都寫了洋洋灑灑的白皮書,創辦人的團隊也看起來都很厲害,其實我也搞不清楚他們到底在做什麼?總之故事看起來都很棒。我就投了一個叫IOTA的項目,這是一個訴求跟傳統區塊鏈不同,更加進化的系統,希望能做到物聯網的支付體系。但在這個項目,我輸掉了97%。

定期定額

2019年台灣的MAX交易所成立了,我們終於有了一個可以簡單、安全將新台幣安全兌換成加密資產的交易所。以太幣我不算真的輸掉了,因為我始終沒賣,但是 IOTA我是真的認賠,只剩幾百塊美金回來,後來就都換成以太幣。從此,我認識到我在傳統金融所學到的一切,在這裡能派得上用處的很少。只有一些少數的真理不會改變。比如說:定期定額。面對波動跟不可測的市場,其實答案都一直擺在哪,只是你看不上眼而已。選擇定期定額以外,投資IOTA的慘敗也讓我知道,別妄想你會是股神,會投中一支百倍幣。降低不確定最好的方式,就是效法ETF,投資一籃子的加密貨幣。19年開始我的定期定額就是選擇市值前8大的幣來投資,同時採用市值加權,也就是計算前8大幣種的市值,然後按照市值的比例來安排投資金額。舉例來說:比特幣當時市值在這八支幣當中佔65%,以太幣佔15%,其餘的佔20%。就以這個概略的比例分散去投資。同時如果有些幣的市值跌出榜外,就賣掉跌出去的,相同的資金買回新進榜的。仿製ETF的操作效果很好,過程中,我陸續的丟掉了EOS,ETC,BCH,這些是當年的前幾大市值。但後來被ADA、 DOT、BNB給取代了。我不再去賭哪一支加密貨幣有希望,反正有市場認同的幣,自然在市值上升的過程中,會進到我的視線。

泡沫破滅

18年加密貨幣近入熊市之後,我開始花更多的心思去了解加密貨幣,我很慶幸,在當時我所投資進去的錢,只是很小一部分。我太小看加密貨幣這個市場了,他的深度跟廣度、未來的延伸,根本看不到邊界。我很希望能跟我的家人分享我的研究心得。2020年春節,比特幣迎來多頭行情,我想再怎麼多的文字,也不如讓我的姪子姪女們,實際參與加密貨幣來得有趣、深刻。因此,這年的紅包,我是用USDT發的,請姪子姪女們自己去交易所開戶,他們最小的是國小六年級,最大的高三,開完戶的,我就把100美金打進去。他們可以任意的選擇想投資的方案,當然他們是真的小白,所以推薦他們用「幣安寶」,可以每天領利息。當他們想要看自己的投資有沒有增加的時候,只要打開手機登入帳號就可以了,這個他們也很習慣。

高一的姪子最積極,他不甘於幣安寶年化6%利息,他做起了短炒,而且是用十倍的槓桿,在一個BNB的多頭當中,100美金迅速地滾成了3000美金,達到他從來沒見過的數字。即使,我再三叮囑他不要做槓桿,他嘴上說好。不過我知道,他不會停手的,這是必經的過程。接著,他把他從國小到現在所以的壓歲錢,請媽媽幫他一併都押了進去。然而,在一波空頭中,他失去了全部。他爆倉了。雖然對成年人來說,那只是一筆很小的錢,但對他,則是他全部的財產。我一開始就告誡他:「在任何時候,不管你多有把握,切記,不要輸光你所有的賭注。」他失落了幾天,我重新把等值於他壓歲錢的BNB存到他的戶頭,跟他說:「你可以這時候轉成台幣領走,也可以換成美金去領利息,也可以重新回到市場投資,但只有一個條件,不能做槓桿」。這次他說好,我相信是真的。

在我自己成長的過程,雖然我念的是商學院,但是當時的時空環境,我完全錯過了網路科技泡沫能給我投資觀念的啟發,我甚至不知道正身處在一個機會崛起的時代,投資起步與認識太晚。藉由這幾個數位紅包,我希望可以讓小朋友們,提前感受在他們的世代,可能發生的變局,同時也將理財與投資的種子,儘早的種在他們的心裡,因為他們擁有投資中最稀缺的資源:「時間」

--

--

Bill Yang

Podcast⟪比爾的財經廚房⟫主持人,本節目榮獲Himalaya最佳人氣財經類節目。Spotify 財經類Top 5 Apple podcast 投資類 To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