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46談食材|我眼中的NFT

Bill Yang
Jun 10, 2021

2007年5月1日,數位藝術家邁克·温克爾曼(Mike Winkelmann,又名Beeple),開始在網路上發表新作,在之後的13年半裡,他每一天都創作及上傳一幅新的數位作品,並取名為《每一天》。2021年Beeple將這批獨立作品組合成《每一天:前5000天》,形成一張巨幅數位拼貼,第一眼看上去密密麻麻,彷彿整張圖被打了馬賽克一樣。2021年3月全球頂級拍賣公司佳士得在網上為這件作品舉辦了首次的數位藝術品拍賣,為什麼這次拍賣特別引人關注呢?

  • 什麼是NFT?
  • NFT為什麼吸引人?
  • 買NFT,買到什麼?
  • NFT的未來

什麼是NFT?

首先,Beeple的《每一天:前5000天》是佳士得首次拍賣純數位藝術作品,同時最終這幅作品的成交價格,達到了驚人的6928萬美元,創下了數位藝術品交易的新紀錄。也讓 Beeple「躋身當代最有價值的前三大藝術家」。另外, 本次的拍賣,首次利用能有效保證藝術品真偽的「非同質化代幣」(NFT)形式推出,也是首次同時接受標準付款方式和加密貨幣(接受以太幣支付)的藝術品。

那麼,NFT到底是什麼呢?它的全稱是Non-Fungible Token,翻譯過來是「非同質化代幣」。 NFT包含了兩個部分,區塊鏈Token代幣和連結的內容。 Token「代幣」這個概念講起來比較專業,你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成一種簽名或證書,只在區塊鏈系統中發行和使用,用來代表著你擁有的某一種資產或權益。內容就是那張圖或是影片、音樂。兩者都是數位形式的。

NFT特殊的地方在於,它是非同質化的,也就是說,每張「證書」都不一樣,不能分割也不能交換。舉例來說,這就好像是明星的簽名,專輯上明星的簽名每張都不完全一樣,你也不能拿它直接交換。

NFT為什麼吸引人?

《TIME》雜誌認為,NFT的出現,正在撼動整個藝術品市場。有幾個主要原因。

  1. NFT創造了稀缺性,而稀缺性就帶來了收藏價值。一旦一件藝術品有了唯一的「原版」,那人們就會對它產生擁有和收藏的慾望。擁有一件獨一無二的東西,本身就有足夠的吸引力。透過NFT買到作品的「由創作者所認證的所有權」或「冠名權」。內容的部分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分享,甚至下載,但是只有擁有這個NFT的人,可以說「我擁有這件作品」,而且這件事情無法偽造。就好比一張版畫,發行了300張,每一張都有藝術家的親筆簽名,同時有序號,獨一無二,那就一定會有人願意出高價去購買這些版畫。
  2. 第二個原因是,現在人們為數位商品付費的習慣已經成熟了。譬如說音樂,過去被刻錄在 CD 上,但現在上網就能收聽,你並沒有拿到任何實體。但數位世代相信,相比於傳統的、看得見、摸得著或感覺可用(STFU)的實物,虛擬商品或加密資產才是更好的投資。例如,如今遊戲裡有很多「課金」玩家,(講的就是會花真金白銀購買虛擬裝備的人),數位世代已習慣虛擬資產,也因此對於購買虛擬的數位藝術品,心理障礙也就更小。
  3. 另一個更加現實的原因,NFT藝術品背後可能的獲利空間。

對於NFT的火爆,連《TIME》也想親自體驗看看。《TIME》宣佈推出三款經典雜誌封面的NFT進行拍賣,一款是1966年經典封面《上帝死了嗎?》,一款是2017年川普上任後的封面《真相死了嗎?》,還有一款,是他們為了這次拍賣專門設計的新封面《法幣死了嗎?》。

除了投資價值之外,NFT也革新了傳統藝術領域數百年來的交易模式。長久以來,藝術家出售作品只能賺到一次錢,如果作品再次轉手,哪怕在拍賣會上拍出天價,也和藝術家本人沒什麼關係。NFT的出現,改變了這個局面。大多數NFT的作品,當他們被二次出售時,藝術家可以持續從中獲得收益。多數NFT交易平台,都可以讓創作者自行設定版稅的比例或是預設10%的版稅。假如藝術家以2顆ETH(以太幣)出售了自己的NFT作品,未來這件作品以10顆ETH再次轉手時,那麼藝術家就可以獲得10ETH的10%,也就是再多賺1ETH,這在傳統的藝術品銷售中是無法實現的。

買NFT,買到什麼?

有了這些特性,NFT技術一出現,就受到了數位藝術家的關注。過去,數位藝術的作品在網路上被大量複製和傳播,沒有唯一性,而變成NFT之後,作品就加入了藝術家的數字簽名,並利用區塊鏈技術防止了篡改和偽造,搖身一變,成了獨一無二的「原版」。這樣一來,數位藝術品就有資格像傳統藝術品一樣,進入藝術的殿堂了。在過去的世界裡,創作者銷售作品,必須限制內容的使用權。而現在,創作者分享作品,是開放內容的使用權,而且是鼓勵大家持續分享。

然而,擁有NFT 就是擁有藝術品的所有權嗎?《果殼》律師的文章表示,現在眾說紛紜,但他認為購買NFT你擁有的是數位藝術或數位資產「所有權的記錄」,而不是「藝術作品本身的所有權」。《果殼》認為購買NFT所取得的權利,「其實是【數位資產的冠名權】,你可以隨時對外界證明,這個NFT所表彰的數位資產,是由NFT擁有者來冠名,讓各界知道,在這個NFT藝術品旁邊,有NFT擁有者的名字。」同時,購買NFT,並不會買到任何著作財產權。著作權跟所有權不同,藝術家從作品完成那一瞬間就取得著作權,即使藝術家將所有權賣出,或者原作毀損了,也不影響藝術家對其作品著作權的享有。

當然,就我自己參與藝術市場的經驗來看,藝術家為了維護自己的藝術生命與聲譽,都會愛惜羽毛,將已經鑄造成NFT的藝術品,再重新鑄造一顆的機率是很低的。因此確實你可能不是買到「所有權」,但是你的「所有權紀錄」或是「冠名權」實務上會很接近「所有權」本身。

NFT的未來

在未來的應用上,NFT可以是一幅畫,一首歌,一段影片,或是一張照片。在這個領域,NFT等於是將每個東西都做了登記,可以顯示其獨一無二,幫助識別。其次,也可以用來記錄和身份識別使用。例如,出生證明,駕照,學歷證書等等。利用數位形式進行保存,可以防止被濫用或篡改。最後,一些實體資產,包含房地產也可以用NFT來表示。

目前,除了NFT專用的交易平台以外,包含幣安、火幣、等中心化數位貨幣交易所也已經開始佈局NFT項目。然而事實上,我實際操作過NFT交易後,發現鏈上操作沒有這麼友善直覺,交易NFT資產的技術門檻較高。此外,現在的NFT主要是基於以太坊網絡進行發行、交易和移轉,但以太坊網絡擁堵,而且手續費高。交易的方式,對傳統藝術藏家來說,接受度恐怕也不高。舉例來說,當我們在鏈上想要對一個作品出價的時候,不論藝術家接受與否,你必須先支付手續費。如果你的出價藝術家不接受(或是沒反應),你重新出價,還需要再另外支付手續費。如果是線上拍賣的模式,每次出價,都需要支付一次手續費,而且這些手續費都是無法退還的,最後你可能付了很多次手續費,但什麼也沒拿到。也因此,我第一個成交的NFT作品,其實是我熟識多年的台灣藝術家張騰遠,特地為我製作的。我可以放心地付錢。(Parrotman’s Human Documents — Unknown Behaviors #670)我在文稿中,也附上這件作品的影像,你可以感受一下。

不容否認,隨著3月開始的NFT熱潮,NFT市場也出現了泡沫化的現象,各種濫竽充數的作品充斥在交易平台上,有些作品的程度可能還比不上國小美術班的作業。這種狀況就好像剛剛有網路的時候,人人都想為自己的店開一個網站一樣。似乎只要有一個網站,這間街邊小店也能瞬間成為科技飆股一樣。其實這是不可能的,時間是泡沫的最大敵人,隨著市場發展、人們對NFT認知更加充分,泡沫便會消失。最後,以藝術品來說,也將只會有最好的藝術品能夠產生交易,也只有非常少數的藝術家能從NFT賺到錢,就跟實體世界的藝術市場一模一樣。

--

--

Bill Yang

Podcast⟪比爾的財經廚房⟫主持人,本節目榮獲Himalaya最佳人氣財經類節目。Spotify 財經類Top 5 Apple podcast 投資類 To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