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需要投資呢?「當然是為了賺錢啊!」這是你的答案嗎?我經常會在各地演講,絕大多數的場次是銀行的教育訓練或是客戶的理財講座。大部分會被邀請來的客戶,都是對投資有興趣的,或是本身已經有在做投資的財富管理客戶,這種場合講投資就變得非常輕鬆容易,因為大家就是想賺錢。然而,其實我也有被企業的HR邀請過去講企業員工的理財講座,這比較像是員工的福利,定期有一些不同的主題分享。這種講座的難度則高很多,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的眼神似乎告訴我,「你說的沒錯,但投資是有錢人在做的事」。我們在討論理財的時候,還會附帶提到一個詞,叫「財務自由」。大家也會把它自動轉化成一個問題:「我需要有多少錢,才能實現財務自由?」再加個「提早退休」四個字。然而這個問題帶給我們的除了更多的焦慮以外,無法激勵我們做任何改變。為什麼你需要做投資?今天我們來談談這個,或許我們應該更早前就該討論的問題。
進一步追問,「那你為什麼要賺更多錢呢?」「為了過更好的生活啊」「為什麼你要過更好的生活呢?」「大家都想要過好的生活啊!不是嗎?」當我不斷的追問之後,我突然發現,許多人想要投資賺錢,是因為「大家」都想要有錢、「大家」都認為有錢生活就更輕鬆、「大家」都不想朝九晚五上班啊。這些答案是大家的答案,但重點是,你的答案是什麼?許多年輕的女性,第一次興起「該開始投資了!」的念頭的時候,是在有了小嬰兒之後。為什麼?因為你想給她一個幸福的未來,這是你自己的意義,而不是大家的。年輕的單身男子,則可能會因為想賺錢買名車,好把妹,因此開始投資,但這往往更像賭博,經常伴隨著過度自信與過度交易,但總之他開始了,投資對他的意義在於讓他有自信。我自己呢?賺錢本身就是我的興趣。而且我可以沈浸在金融世界當中,分析、決策、行動與最後的驗證,還能從投資中學習,天底下就是有這種好事。
鼓動客戶進場投資,對我來說很容易,我只是告訴他們該「做什麼」投資?我們過去一年的節目當中,反反覆覆我們談的是「如何做」投資?但催促或提醒我身邊的朋友或家人,踏出投資的第一步,從0到1卻非常困難。或許我之前的做法都是錯的,我不應該告訴他們「如何做」投資?或是「做什麼」投資?而是應該告訴他們「為什麼」做投資?我最近終於成功鼓動了一位朋友,開始學投資,因為我跟他說:「你只應該相信自己」,不是不要相信你待的這家公司,而是所有的公司你都不該相信。你不應該相信公司會照顧你一輩子,或相信政府會照顧你。你唯一能相信的只有你自己,而我自己也在實踐這句話。
回到前面我們所說的年輕女性,她的「為什麼」則是「為了她關心的人」。事實上也不是只有年輕人,許多已經退休的高資產族群,他們開始投資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他們關心的人。他們想要在還有能力的時候幫他們一把。這些被關心的人是幸福的,絕大多數,他們都還需要在很長時間之後,才會感受到對方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
也因此,我想明白了一件事,你的家人朋友遲遲不願意改變他的行為,開始做投資,不是因為他們不信任你,或是不相信你。而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被關心照顧的對象,他們被公司照顧著,他們被家裡照顧著,即使很窮,日子也還過得去,偶而還有小確幸。換句話說,他們並沒有找到自己「關心的人」以及「在乎的事」。回到一開始我們在員工講座遇到的年輕同事們,他們欠缺的其實不是錢,而是一個「為什麼」的理由。
而「為什麼」做投資的起心動念,也將決定你投資的成敗。它會衍生出來兩種權利,時間權和機率權。這兩個概念怎麼理解?為了買超跑來做投資,就必將走上高風險的投機之路,兩個月算是長期投資了。而為了讓你深愛的人有更好的生活而開始的投資,則顯然思考的時間維度會更長,以十年或二十年為一個週期。簡單來說,就是你能不能掌握時間帶給你的長期價值。就好像,你種了一片香蕉園,要3年後才結果。如果你等不及就打折把這片苗圃賣掉,雖然也是賺錢,但就是放棄了時間權。如果你對「為什麼做」投資的思考更長期,你就能忍受當下的不確定性,堅定目標。換句話說,這個時候你就掌握了時間權。但如果你想趕快發財,希望盡快獲利了結,也就等於打折出清了時間權。
除了時間權,機率權則是看你能不能計算出一件事的機率,同時忍受風險的存在。假設你完全無法面對風險,希望百分百都是確定性的答案,這時候你也就放棄了自己的機率權。我們人生很多時候,是自己主動了放棄機率權。舉例來說,我們似乎講過類似的題目:假設你現在面對兩個箱子:如果你選藍色的箱子,直接給你一百萬元;如果選紅色的箱子,你有一半的機會拿到一千萬元,當然還有一半的機會就是什麼都沒有。這兩個箱子只能選一個,你選哪個?
我想,大部分人會選擇直接拿一百萬元。因為我們的「為什麼」做投資,就是要賺錢,因此入袋為安是最好的。而另一個箱子即使有一千萬元,萬一選了之後,什麼都拿不到呢?但你作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你就已經放棄了你一大部分的機率權。
如果這個時候,我們想想這兩個箱子對於你投資的意義,你或許有機會做不同的選擇。從期望值角度來看,選藍色箱子,結果是確定的100萬,機率100%,期望值是100萬。紅色箱子,有可能拿到1000萬,但機率只有50%,期望值是500萬。從機率的角度看,我們肯定應該選期望值更高的500萬的紅箱子。
即使如此,很多人仍然只願意拿確定的100萬,一方面,因為他們無法忍受50%的機率什麼都拿不到。另一方面,是他們沒有掌握機率權,無法理解期望值500萬的價值,以及這個價值如何變現?舉例來說,你可以把選箱子的權利,以200萬的價格賣給別人,讓更有能力承擔風險的人幫你。對他來說,用200萬換到500萬的期望值,他也是划算的。而你獲得了確定的200萬,你的獲利就從100萬提升到了200萬。又或者,找一個比你有錢的人,把選擇權用100萬的價格賣給他。但同時約定,如果中了1000萬,再給你分一半。如此一來你的收益,至少保留了100萬,如果中獎了你還能再分500萬,你的期望值又變大了。聽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奇怪。開始的時候,我面對的選擇,明明一個是確定的,一個是不確定的。可是這不確定的最後怎麼就變得確定了呢?而且收益要高得多呢?
這一切的起點其實是你「為什麼」做投資。我猜想不做投資的人,並不是完全不敢賭,他們反而更容易去賭一些極小機率的東西,例如買樂透。而清楚「為什麼」做投資的人則正好相反,每次選擇的時候,都可以根據成功的機率,和自己的能力多少來下注,也就是計算期望值,掌握自己的機率權。這也就是長期投資的人最後可能買得起跑車,而一開始想買跑車的人,最後只能買紙箱的差別。
人生從來都不是只有二選一,不管每一次結果是輸是贏,想清楚「為什麼」做投資,才能讓下注這個動作持續保持正確。跳出自己的直覺本能,用機率的思維去思考自己的每一個選擇。你身邊有你想鼓勵他學投資的人嗎?你都怎麼跟他說的?跟大家聊聊。也歡迎你把這個節目分享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