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26 練火侯|小白+新手,開始理財的三步驟

Bill Yang
Apr 1, 2021

許多理財的新手小白,想要開始學理財,總是會感到手足無措。事實上,理財的基本動作,只有三個步驟。簡單的重複這幾個動作,每次逐步加深這些動作的難度,就能夠讓你的理財功力上一個台階。你不需要在你學好理財之後,才開始理財。小白們通常會有很多的小劇場在內心上演,「我現在也沒多少錢,等我收入增加了再開始」、「我現在完全不懂投資啊,等我學好投資我再開始」、「我又不會投資,投資虧錢了,還被別人笑」。其實現代人大家都很忙,沒有人有空笑話你。透過這三個類型的動作,反覆操練,一定可以讓你在理財的道路上更加得心應手。

1.認識理財

為了讓你快速的對理財建立一個框架,我提供各位一個「水庫模型」,這個水庫模型具體而微的展現了理財的基本概念。首先你可以想像,每天你辛苦的從山下提水,到山上去把水倒進一個池子當中。這個池子的水因為蒸發或是日常使用,會自然地減少。池子的堤防並不太穩固,因此地震的時候你就會感到憂心。你心想,能不能鑿個水井,讓井裡的水,自然的流進水池當中。這樣你就可以輕鬆一點。在這個水庫模型當中,每天你提水就是你的工作收入。水庫當中的水,每天會有不斷地流出,也就是你日常的支出。水井就是你的投資。當有一天,水井當中自動流入水庫的水量,等於流出的水量時,這個時候相當於你「財富自由」了。你注意到了嗎?其實財務自由是由收入與支出兩個面向組合而成的,當投資收入或被動收入與支出均衡的時候,你就達成財務自由了。也因此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運動的推行者,他們強調的並不是要有多大的存款,而是強調簡約節制的生活。而水池的堤防就是你的保障,因為生活當中,我們難免會遭遇意外或是疾病,萬一沒有修築好你的水壩,就好像水庫的堤防有很多破洞一樣,瞬間水庫就會崩塌了。

我也常被問到說「理財與投資有什麼差別呢」?從水庫模型中,我們就會知道,完整的水庫系統就是理財,而水井則是投資,水井只是整個水庫系統中的一環。在認識理財的過程當中,你可以先從收入的角度開始,思考如何增加你的工作收入,你也可以從支出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存下更多錢。不管是哪個角度,你可以先鎖定一個目標,全力去實踐,一段時間之後,假如你遇到瓶頸一時無法突破,就不妨換一個路線來努力。

2.嘗試完成簡單的理財動作

舉例來說,我們立刻動手來挖一個水井,怎麼挖呢?在投資市場,你就必須先開戶。如果投資台股,你就得去開好你的證券戶,這就會你的第一步。但開戶只是第一步,「一檔股票就等於我一個月的薪水,萬一賠了怎麼辦?」如果你有這個哀嚎的話,就表示這一個月的薪水額度的曝險部位,已經超過你風險承擔的範圍。我非常推薦大家使用「2%的限制」與「6%的限制」,也就是設定每一筆交易的損失在你總資金的2%以內。舉例,你初期拿出來投資的資金設定是3萬元。那麼2%的限制就是告訴你,交易的虧損額度是600元。假設是一張30元的股票,停損點設定是25元,每股虧損的額度是5元,因此,你只能投資120股。而不是手上有3萬元,就直接買一張3萬元的股票。現在台股已經實施盤中零股交易,因此要買到120股是非常容易的。有了這個2%的限制,你就不會因為投資可能的虧損,讓你裹足不前了。而6%的限制,則是指,假如你一個月之內已經連續停損三次,那麼你這個月就不能再交易了,最好休息一下,去找找虧損的原因在哪裡?

除了開好戶,用小金額開始試單以外,在收入面,也可以思考如何增加收入?諾貝爾和平獎得獎者、小微金融發起人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說「每一個人都是企業家。當人類還是穴居動物時,人人都是自雇職業者……自己尋找食物,自己養活自己。」工業化讓我們忘記自己原本是企業家。英國Bankrate的數據顯示,平均每4個千禧一代當中,就有1人有副業或主業之外的斜槓身份。61%的千禧一代每周至少從事一次副業,96%的千禧一代每月至少從事一次副業,25%的千禧一代表示,副業每月帶來至少500美元的收入。然而,斜槓職業不是要求你成為最優秀或最辛苦的忙碌者。斜槓職業意味著身兼許多不同的任務,你能從工作中獲得滿足以及前進的動力。你可以依然維持著一份成功的全職工作或兼職工作。斜槓生活方式的完美之處在於,你可以選擇的工作方式不止一種。在你提水上山的路途中,不妨花點時間想想,自己的這口井,該怎麼挖?

3.明確自己的理財偏好,針對性的學習相關知識

我曾經在Dcard上留意到有一名台南大四的女學生,大四就存到了100萬。她不住家裡,也沒跟父母拿錢,靠著自己的打工、獎學金還有省錢計畫,順利存到人生一桶金。我看到這個故事是很羨慕的,也覺得她一定有很過人的毅力跟執行力。然而,當我跟著到Dcard這篇貼文下方去看留言的時候,我發現網友們,關心的不是原PO怎麼完成她的理財夢想。反而充斥著各種酸,各種沒禮貌。例如「我認識一個有在賣的女同學,她已經存了兩百多萬了」、「那是乾爹不是男友吧?」你可以找到女學生的分享裡數據的瑕疵,或是認為她只是為了炫富,但這麼想的話,除了讓你有種智力優越感以外,你會得到什麼?

我相信悲觀,我毫無所得,我相信樂觀,我的世界打開了。

羅輯思維 羅振宇

你選擇懷疑或是否定她,你就關上了學習的窗口,這件事情就結束了。但如果你選擇相信,你或許可以從她的分享中找到你可以借鑑的地方,為你自己留了一扇求知的門,這個網路文章就成為了你的養分。

理財工具種類繁多,你可以找尋最適合你的來進一步深入研究。多數人覺得直接投資股票才是做投資,事實上如果你的風險屬性不想冒這麼大的風險,你還是可以選擇債券型基金。相對的,當你想研究債券型基金的時候,如果在討論區上發問的話,免不了又是一陣酸。「基金公司管理費收這麼多,冤大頭嗎?」「隨便一根漲停板就10%了,怎麼會想做債券基金?」去圖書館翻閱相關的書籍或是向研究相關題材部落格格主、臉書粉專請教都可以讓你更有效率的掌握一門特定的學問。

但你應該花多少精神在理財上呢?你需要平衡的思考你在理財上花的時間和心血。舉例來說「我有10萬元可以用來理財,該怎麼配置?」一般我們建議的比例是,就是 6:3:1,也就是六成股票、三成債券、一成現金。但是,對理財小白來說,在經濟基礎並不穩固的情況下,你最重要的資產就是自己!你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公式將自己折現成資產,總價是多少?

舉例來說:每月薪資 30,000元,定存的話,年化收益率是1%。收益率 1%,每月得到利息30,000元,你自己大概值多少錢就出來了。上面這個例子就是3,600萬。(3600萬*1%=36萬, 36 萬/12=3萬)

相較於你的身價 3600萬元和閒置的10萬元,你要分配多少精力在這10萬上就很明顯了。其實,定期定額或是購買指數型基金0050,或0056就可以了。你會想要再追問是0050好還是0056好嗎?這個部分如果你經過一段時間的投資以及累積之後,你有興趣的話,自然可以在花精神去研究,針對性的去加強相關的知識,但不是為了賺錢而盲從和跟風,而是刻意培養技能。花在那個價值3,600萬自己身上,帶給你的報酬率應該是更高的。

總結來看,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當你在思考「什麼是理財?」的時候,每個階段你的重心是不同的,關注的重點也不同,當然解決方案也就不同。因此,每個階段你會去實驗與嘗試的「理財動作」也會不同。這些理財動作你可以劃分成、工作收入、投資(副業)收入、支出、風險保障等四大塊。明確了在不同階段的需求之後,就可以更有針對性的去學習你想深入瞭解的相關知識。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其實理財一點都不難!

--

--

Bill Yang

Podcast⟪比爾的財經廚房⟫主持人,本節目榮獲Himalaya最佳人氣財經類節目。Spotify 財經類Top 5 Apple podcast 投資類 To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