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聽前提示:本文作者本身還在挖礦,因此必定存在某先偏見與主觀。2022年2月農曆年過後,即使當時我已經知道以太坊2.0一直有消息傳言會在年底前實施,但因為以太坊過去當放羊的孩子大家也都習慣了,因此在挖礦社團當時我PO出一篇文章,問問社團網友該不該入坑的意見,結果幾乎都是一面倒的贊同(哎~這該怎麼說呢?顯然網友的意見是不能參考的)。總之,我還是在顯卡非常高貴的價位入場了。而當前的顯卡礦機價格慘崩,平均距離當初購入的價格剩不到三成,跌七成的成績堪比幣價。也還好,當初只投了一台實驗性值的。因此,今天我可以以一個有幾個月挖礦經歷的礦工身分,來聊聊我對POW的看法,以及我在顯卡挖礦有看到什麼機會? 以太中心化的議題與SEC監管 果殼律師在他最近的文章《解說以太坊轉為PoS機制及剖析》提到:「PoW用電力投票(算力挖礦),PoS 用代幣投票(質押股票)。」電力是真實的能源,無法憑空產生。電力投票也更加公平,不需要先取得資格,任何擁有電力的人都能加入。但代幣投票不一樣,你必須先有代幣(類似股權)才能投票。以太坊區塊鏈轉為 PoS 權益證明機制後呈現快速集中化趨勢。關於以太坊與比特幣誰更「中心化」的辯論一直存在,以太坊技術公司 Gnosis 共同創辦人 Martin Köppelmann 曾經在合併之後推文表示,1,000 個區塊中,就有超過 420 個是由 Lido、Coinbase 提交的,且七個實體就佔據了近三分之二的節點,其中以Lido的31%占比最高。當然Lido背後由許多個小型節點共同組成,而且在美國運作的節點不超過10%,但是Lido必須要充分去中心化,才能有效抵禦審查風險。雖然7大業者要統合並不容易,但這些交易所都在政府的管控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