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談食材⎪債,離你比想像中的更近

Bill Yang
4 min readJan 21, 2020

--

6分鐘給你一份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財經食譜。

歡迎來到【比爾的財經廚房】。你好,我是 楊比爾。

#5的節目當中,我們曾經提到,現代經濟中的錢,其實是透過金融體系創造出來的,是由信用創造出來的,是由借貸創造出來的。事實上,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借貸的歷史可能比貨幣更久遠,離你的生活也更近。怎麼說呢?不曉得你有沒有覺得台灣人很喜歡請客,或是搶著付錢的經驗?為什麼要一群人擠在櫃台搶著結帳,不就各付各的就好了?其實某種程度上這個是一種社交的「有來有往」、「禮尚往來」,講白了,是一種原始型態的借貸關係。如果吃了飯,今天我結帳,明天你結帳,也就是清償了債務,但如果你老是吃飯不付帳,久了,你的朋友也不會再約你吃飯了。

學者近期對「物物交換」或是「以物易物」的交易型態提出了質疑,認為在人類農耕生活的早期,不存在用一把青菜,換一顆雞蛋,的以物易物。反而是你今天養雞,你給我雞蛋,改天我的青菜收成了,我送一籃青菜給你,的這種互助關係。直到今天在台灣的農村,當我們鄰居有婚喪喜慶,村子裡的人還是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因為今天你不幫人家,改天你需要的時候,也不會有人幫你,這個就是債務關係。

有了債務關係,記錄債務的文件也就隨之誕生,國中的歷史課本寫到戰國時期的孟嘗君時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孟嘗君家中的一名食客,幫孟嘗君「市義」,也就是買了仁義的故事。故事的大概是這樣,孟嘗君有一天想找人去領地將農民們所欠的債都收回來,而收回來的債,就看家裡缺什麼就買回來,有一位食客叫馮煖的自告奮勇去討債,結果馮煖到了領地就一把火把借據都給燒了,回來跟孟嘗君說他幫孟嘗君買了仁義回來的故事。從故事當中,可以清楚的知道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明確定義債務的文件,也就是借據的存在。

孟嘗君是個富公子是債權人,相較於他的債務人,也就是他領地的農民們,顯然是一群受到迫害的無辜受害者,孟嘗君燒了借據就能夠獲得被剝削的廣大群眾支持。在回教伊斯蘭的教義當中,甚至明白的記載了,因為利息是一種不勞而獲的所得,所以借貸,嚴禁收利息。可見在過去借貸關係中更多的是有錢人壓迫窮人。

有了借貸關係有了借據,可以明確債權債務,但當你借了錢給另一個人,約定為期一年要還錢,但現在時間還沒到,你自己卻臨時有一筆錢要用的時候怎麼辦呢?如果這個時候這張借據可以轉移或是變現的話,那就太好了,這就是未來我們會討論到的「債券」。

但是有趣的是,在現代經濟當中擁有銀行存款、債券、人壽保險的你們,有穩定收入的你們,其實自己就是債權人。你把錢放在銀行裡,銀行就是你的債務人,因此他要付你利息。你買了鴻海的公司債,鴻海就是你的債務人。這些舉債擁有公司或銀行經營權的富人,反而成為金融體系的主要債務人。

最後,我想請你想想,小時候父母都教我們要存錢,要學會理財。收聽完今天的節目,你覺得是理財重要還是理債重要?歡迎把你的想法寫在留言區,與其他聽眾交流討論。

以上就是比爾的財經廚房想要提供給你的,讓我們一起輕鬆活好每一天。我們下次見。

如果你已經下載Telegram,直接在Chats搜尋:@billskitchen,加入「比爾的財經廚房」頻道!

您可以在以下頻道收聽「比爾的財經廚房」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37MTL19jfhtZirkHeKlM3V

PocketCasts: https://pca.st/jti419iv

Breaker: https://www.breaker.audio/bi-er-de-cai-jing-chu-fang

RadioPublic: https://radiopublic.com/-GO4NR1

--

--

Bill Yang
Bill Yang

Written by Bill Yang

Podcast⟪比爾的財經廚房⟫主持人,本節目榮獲Himalaya最佳人氣財經類節目。Spotify 財經類Top 5 Apple podcast 投資類 Top 5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