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一週財經⎪ 存股該做與不該做的事

Bill Yang
6 min readJun 1, 2020

--

先前有聽眾詢問到有關「存股」的風險控管機制,我想可以利用這集節目跟大家討論。必須說,在 2005年前後我還在證券公司當業務員的時候,我當時是真的沒聽過這個說法的,會不會是因為我太遲鈍了?但業務的工作就是找到各種方法吸引新客戶開戶,或是找到一些操作方法讓客戶有機會有穩定的獲利。我舉些例子你就知道,「可轉債套利」,這個最近也還是有人在操作。「除權除息套利」,主要是利用除權前有投資人為規避稅賦會提前出脫,在除權後回補。因此有機會利用填息的機會,創造價差。「集團股作帳行情」,這主要是買進一籃子集團股,在年底前等待作帳機會。因此,如果有「存股」就能穩定獲利的說法,我們絕對會去複製,但當時就是沒聽過。但是「定存概念股」的說法倒是有,而且由來已久。

有這幾天我重新去搜尋了一下網路上的資料,「存股」這個名詞開始大量在網路出現是2011~2012年之間,我在猜想是什麼原因創造出這個題材?(未經證實,你可以跟我說你的想法)在2011~2012年間,台股經歷了兩年非常慘澹的時間,每天的成交量低到剩下5、600億,一直延續到2013年。當時新聞媒體的報導就是營業員要去兼差打工。 既然大戶不進場,小單多少撿一點吧!才創造出了「存股」這個概念。你覺得呢?對了,以下我的概念是基於,我要「存股」當我的退休金的角度,來說明的。並不是要賺第一桶金或是累積資產的角度。

當然,當時談的,「定存概念股」的特色就是企業獲利及股價表現穩定,而且每年的股利政策都以配發現金為主。基本上就是買著就放著然後有錢就再買,其實也是某種程度的「存股」。而現在「存股」的概念已經脫離「定存概念股」的範疇,包含金融股、大型龍頭股,都成為存股的範圍,當然ETF也是其中之一。我去書架上找出一本2004年出版的書籍,裡面有介紹幾檔「定存概念股」。其中,台塑、南亞這幾年的股利回到早期水準,但在2014年以前,也經歷了段慘澹時期。中華汽車的現金股利差距不大,但股價基本上跟2004年年底一樣。中鋼算是特別悲催的,2004年中鋼的現金股利高達3.9元,股價超過35元,現在的現金股利則只剩下0.5元,股價跌破20元。台南企業的落差也很大,2004年以前都現金股利維持在3元,現在則只剩下0.5,股價則是從40左右,腰斬到20。因此存股族第一個要留意的,絕不能有:「反正買定存股放著,可以領股利,股價總有一天會回來」的想法。

再來,我還是建議你透過ETF來存股,也就是類似定期定額買基金的概念。個股的風險實在太大,某些券商提供了定期定額存股的網站,每個月1000元就可以存股,推薦的標的,一看就嚇到吃手手。主要推薦的股票都是「景氣循環股」,也就是包含了原物料的鋼鐵、塑化、紡織、電子業的3D族群(DRAM、TFT-LCD、CD-R);3P族群,Passive-Components(被動元件)、PCB(印刷電路板)、 Package & Testing(封裝測試)。外加金融股。我只能說,「我無法」。挑選一些標的來操作波段可行,但是要我每年存這些股票存到我退休當老本,這個「臣妾做不到啊~」。難道真的,沒有能讓你抱一輩子的股票嗎?我只能說我才疏學淺,我在台股真的找不到。

不要跟你的股票談戀愛,是我要給存股族的第三個建議。假設最後你還是精挑細選了幾檔股票,打算跟它常相廝守,你也只能當他是管家,不能當做你的枕邊人。你很在乎他沒錯,他生病了,你會擔心,他你會希望他平安。但是你不能跟管家談戀愛。全球產業結構變化速度非常快,每隔兩到三年就有一個產業興起,也會有企業由盛轉衰。早年的王安電腦,曾經如日中天,也是瞬間就崩蹋,台股各類股中股票代碼排名前幾名的上市公司,如1101的台泥,1402的遠紡,至今仍存活的又有幾家?⟪基業長青⟫這本書在1994年推出時,大受歡迎,這些顯赫的企業,後來很多都消失了。同樣一位作者後來又寫了⟪從A到A+⟫,以及⟪為什麼 A+巨人也會倒下⟫,我只得到一個結論「我們沒有做錯什麼,但不論如何,我們輸了」。因此,即便是你精心挑選的股票,你也要有汰除他的心理準備。淘汰的準則可以比照「指數」的操作,落後整體投資組合的標的,觀察一段時間之後,就應該汰弱留強,留下空間給新上榜的股票,盡量維持持股數在10檔以內。不要讓你的存股名單持續的變長。喔~想起一件往事,你知道有些客戶很可愛,會抱著股票明細來給公司的研究團隊健診,給你猜猜這些輸錢的客人都有多少檔股票?很多都超過20檔。

如果你是透過ETF來存股的話,這其實就是一種定期定額的型態。這個時候操作準則就必須比照定期定額獲利的條件來思考了。舉例來說,定期定額要獲利,那就必須投資的標的長期上漲的,最好的狀況是呈現「微笑曲線」,先低後高,你可以累積更多股數。其次,定期定額時間久了,就會變成一個大的單筆投資,每次定期定額分散風險的能力會變差。這點在柴鼠兄弟那一集,柴鼠有說過了。再來,這個投資的時間,可能需要準備5–8年以上,再加上一點運氣。我們以六年為一個區間,每個月投入10000元在ETF0050上,分別比較(樣本一)2014/1~2019/12、(樣本二)2008/1~2013/12 、 (樣本三)2003/6(0050成立)~2007/12,三個時期定期定額的績效,可以發現,樣本一年化報酬率可以達到6.4%,股息約領到了7.5萬左右。樣本二年化報酬率是3.72%,股息約領到了8萬左右。樣本三年化報酬率是6.95%,股息約領到了7萬左右。樣本一與樣本三都是價格持續走高的狀態。而樣本二則是盤整的,績效的落差就很大了。最近大家這麼迷存股,恐怕也是受多頭的激勵影響。因此,存股還必須搭配資金水位的控制,那這部分要怎麼操作呢?我要請大家回頭去看#6以及#7討論景氣循環的內容,以現在的景氣的位階來看,絕不會建議滿水位持股,反而是要開始有部分美債或現金的部位。等待衰退期後的加碼機會。

所以總結一下,我對存股風險控管的幾個想法,第一個是,不能想著只要股利,股票丟著不管。第二、建議透過ETF來存股,第三,不要跟你的股票談戀愛。最後,要回到大資產配置的角度來思考,台股畢竟還是波動很大的市場,單壓台股就算是存股,風險還是極高的。在資金許可的情形下,還是要逐步的放眼海外,包含美債,美股ETF,都是你值得去花時間了解的。

--

--

Bill Yang
Bill Yang

Written by Bill Yang

Podcast⟪比爾的財經廚房⟫主持人,本節目榮獲Himalaya最佳人氣財經類節目。Spotify 財經類Top 5 Apple podcast 投資類 Top 5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