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在台上講完課,結束後有一位阿姨在台下等我,跟我問了個問題:「楊老師,我退休了,我想學股票的話,我該怎麼開始?」我安靜了片刻,「我這樣講,你不要覺得冒犯,我沒有別的意思。但是,你打算輸多少?」阿姨眼睛瞪超大,充滿了複雜的情緒。「你說什麼?我不就是覺得你講得不錯,想跟你學學」,或是「莊孝維,做股票當然是要賺錢啊,誰要賠錢?」
有「新手運」的股民們,會因為買了股票而感到興奮甚至有的飄。但他們很快就會發現退休後幫自己找點樂趣的代價比想像高太多。我剛在證券公司上班的時候,一位低調的資深作手曾經跟我講過:「做股票就是做修行。」他每天都花費很長的時間做功課,堅持紀錄市場數據,計算部位風險。他都寫在一本筆記本裡,每年就換一本。顯然這些紀錄一點也不有趣,甚至會覺得怎麼不電腦化?但他的成功其實就是建立在這些無聊的工作之上,他稱之為做股票的「盤感」。新手和賭徒們覺得很新鮮刺激,但結果就是賠錢收場。
想像一下,你在股市當中面臨兩個選擇題,第一道題是,你已經虧了1000元,你可以立刻退出停損,或是你可以賭一把,你有50%的機會可能把輸的都賺回來,或是損失可能擴大成2000元。第二道題是,你已經賺了1000元,你可以立刻退出落袋為安,或是你可以賭一把,你有50%的機會,把賺來的又都輸掉,或是獲利可能擴大為2000元。這兩道題,你各自的答案是什麼?
讓我猜猜看,在第一道題中,你已經輸1000了,你可能會賭一把,心想反正已經輸了,說不定我還能翻盤。在第二道題中,你想的是,既然已經賺了1000了,還是見好就收吧,一鳥在手勝過兩鳥在林。那麼恭喜你,猴子也是這麽想的。
迅速實現獲利,規避損失,這是人類的天性。尤其人們在感到壓力時,會做出更多非理性行為。心理學家夏皮羅博士說過:「在每天最後兩場賽馬中,選擇勝率很小的賽馬,企圖以小博大的人數會增加。」
過去在操作期貨的時候,我會使用一個「2%原則」跟「6%原則」。我也推薦給你,因為我不想讓你去賭,同時這是一張我實證過的安全網,萬一你從鋼索上掉下來,你的安全網可以救你一命。
舉個例子,如果你可用於投資的金額有50萬元,那麼2%原則就是只讓你每次交易承擔的最大風險控制在10,000元以內。以這個假設來說的話,假如你在台指期10900點放空,停損點設11100,預計損失為200點。這時,你該操作大台指還是小台指?答案是:小台。原因是小台一點是50元。50*200點,等於10,000。這就是你每次操作最大能接受的損失空間。同時在保證金帳戶內則需要準備 2~3倍的最低保證金。
另一方面,假設你決定在40元的價格買入股票,停損設在38元。這表示你每股要承擔2元的風險。你可承受風險總額為10,000元,除以每股2元,也就是,你可以交易不超過5000股。當然,你願意交易更少的股票更好。
這就是我們的2%原則:
A.算出你的最大風險額度(永遠不能超過可投資資金的2%)。
B.你預計進場價位和停損點之間的價差 — 你每股所承擔的風險。
C.將A除以B,得到所能交易的最大股數。你並不一定要交易這麼多,但是不應該超過這個數字。
當發現自己遭遇投資逆風時,我們中大多數人會加大賭注。虧錢的交易者經常加大部位,試著拯救他們的投資。但其實,虧錢時更好的選擇是退後一步,停下來等等,然後想一想。6%原則給每一個帳戶都設定了單月最大損失比例。如果你達到上限,這個月接下來的時間就要停止交易。不要再玩了。先離場。
在你下單交易前,問一下自己:如果你所有的交易都向不利於你的方向發展怎麼辦?如果你用2%原則來設定停損價位和交易規模,那麼6%原則能給你的帳戶設定最大風險額度。
(1)把你這個月所有的虧損加總。
(2)把你現在所有的持倉部位的風險額度加起來。
如果兩者之和已經超過你月初可投資資產的6%時,這個月剩下的時間你都不能再增加交易部位了,除非市場順著你部位有利的方向發展,停損價位也跟著調高了。
你可能會說,什麼? 2%也太少了!做這麼一點點部位,要多久才會有錢?恩。其實,如果你用很小的部位操作,你會賺到錢,那你慢慢的,操作的部位就會逐漸變大。但如果你小部位的操作也賺不到錢,那相信我,給你很多錢,你也一樣賺不到錢。而且,我就是看太多客戶陣亡了,我就是知道沒有紀律的操作就是會讓你很快陣亡啊!做超過你負擔的額度,你的壓力會壓垮你的理智,讓你做出不理性的舉動,如果你還想留在市場上,不要陣亡。你最好聽我的話。
間單來說,如果交易是高空走鋼絲,那麼為了安全,需要在鋼絲下方拉一張保護網。如果我們從鋼絲上掉下來,保護網能救我們的命。比拉一張保護網更好的辦法是拉兩張保護網:如果第一張保護網沒能接住我們,還有第二張。
投資當中,唯一能控制的只有風險。只有透過管理交易規模、設立停損來控制風險。這樣你才能將損失保持到最小,不讓會一次失敗就讓你慘敗出局。在長期中才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