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來開箱⎪Money Changes Everything 金融創造文明(下)

Bill Yang
5 min readMay 6, 2020

金融創造文明:從美索不達米亞到世界經濟體的誕生,5000年前至21世紀世界經濟大歷史

在上集節目中,人類透過金融創造了可以穿梭時空的時光機,在這一集節目,我們進一步談談,改變了全球地緣面貌的「股份公司」,想不到美國的開國元勳們只是一群圈地為生的土霸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影響近代經濟史思想最重要的幾位經濟學家,包含馬克思、凱恩斯,都在炒股?這些大神的績效怎麼樣?我們一起來看看。

比較常見的歐洲現代股份公司的歷史起源,通常以16、17世紀英國與荷蘭因為航海探險所成立的英國東印度公司與荷蘭東印度公司。航海貿易幾乎是我們看過風險最高的探險活動,而且花費極高。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雖然在歷史上風光無限,但實際她的財政非常窘困,因此她授權給冒險家所成立的公司到未知的地方或發現一條通往某個港口的航海路線,就可以拿到新的壟斷權。有名的維吉尼雅公司,就成功地在美國東岸建立了殖民地,後面我們也會談到美國獨立建國的事。另外,哈德遜灣公司則經營出最成功的東印度公司,為英國取得南亞貿易的成功,並將英國的殖民帝國拓展到印度。而荷蘭的東印度公司則發展出世界上的第一個股票市場,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根據1688年的文獻指出,此時交易所就可以用零股投資,還可以做空股票,賣出買權或賣權,對賭股價的漲跌。你有沒有很佩服當時的金融創新?

1711年一家公司的成立以及他最後的崩塌寫成了歷史上最有名的投資泡沫,這就是南海公司。英國與法國為了西班牙王位繼承纏鬥多年,英國因此欠下龐大債務,為了解決債務問題,基本上他們就是用新成立的南海公司股份交換未清償的英國國債,另外部分債務則是交換為南海公司每年固定配息6%的債券,公司享有獨家貿易權,範圍包含南美中東岸,以及從智利和秘魯在內的整個西海岸。這家龐然大物的公司資產規模比東印度公司加英格蘭銀行還高。債券交換股份的條件以股份的市價為基準,公司股價越高,為了交換政府負債所需發行的新股就越少,南海公司因此不段宣傳公司未來的獲利能力有多高,短短八個月時間就從每股116英鎊,飆漲到950英鎊。王公貴族們爭相購買,沒想到即將就要被當韭菜收割了。1720年6月英國國會通過⟨泡沫法⟩,禁止公司任意將資本用於特許範圍以外,南海公司的股價如自由落體般崩跌,到10月就剩不到200英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席勒主張泡沫是一種心理現象,有個讓投機看似可行的基礎、搭配有流言或證據證明身邊的人都從投機中賺大錢,再加上新聞媒體的推波助瀾。南海公司的泡沫無疑是最佳範例。

誰也沒想到⟨泡沫法⟩的禁制令在1741年擴及到美國殖民地,最後會爆發美國革命。炒作土地是美國革命領導者的共同點。包含了俄亥俄公司的喬治∙華盛頓,維吉尼亞忠誠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就是未來美國總統的爸爸,彼得∙傑佛遜。萬達利公司的董事班傑明∙富蘭克林等人。他們炒作土地的方式就是取得大片土地,然後賣給美國及國外移民。由於移民者也沒有現金,因此就需要有土地融資搭配,⟨泡沫法⟩的限制,基本上就是斷了這批家族的生計,這也就是他們支持獨立建國最「經濟」的理由。

在倫敦當時還是像貧民窟一般的「蘇活區」中,一位⟪紐約論壇報⟫的記者,用他人生幾乎所有的時間寫成了一本巨作⟪資本論⟫。在馬克斯的世界裡,萬事萬物的價值都是勞力投入的函數。馬克思重新改編了李嘉圖的理論,他提出以人力投入生產流程為基礎的價值理論。貨幣是罪惡的,金錢掩蓋了生產特定商品所需付出的勞力。公司之所以能夠發放股利,是因為支付微薄的薪水給勞工,但卻以高貨幣價值出售商品。雖然馬克思批評「股票買賣」與股票交易根本是賭博,但他本人卻是很熱情的投機客與市場觀察家,他積極的交易美國債券與英國股票,且獲利不菲。同時在⟪紐約論壇報⟫上為紐約投資人提供歐洲政經的消息與股市分析。他的文筆非常好,且活潑生動。(搞了半天,原來馬克思是投顧老師)

稱凱因斯為「救援王」一點也不為過,他是現在金融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站在三大問題的交叉點上:主權債的問題、情緒與市場的重要性,以及人們一股腦鑽進股市投資的輕率。1944年在美國的布列頓森林各國達成協議將設立有史以來第一家國際金融機構,這個決議基本上呼應了凱因斯在1933年的提議,要建立全球共同的貨幣以及負責管理此貨幣的機構。主要成立的機構就是國際貨幣基金以及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後來轉型為世界銀行,為國際社會設計處理國際收支失衡的問題。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歐債危機期間希臘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紓困的過程,基本上是在凱因斯手上打下基礎。在大蕭條最嚴重的1936年,凱因斯推出了他的大作⟪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這本書的書名你可能沒聽過,但是我們現在常聽說的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消費,在蕭條時期政府可以推動公共建設來刺激需求,帶動生產與就業。這個理論就是出自這裡。凱因斯不僅革新了總體經濟學,他還管理著劍橋大學的捐增基金。從1921年到1946年凱因斯管理基金的期間他一反傳統,捨棄了房地產與固定收益,轉向股票,且採集中持股。他的投資組合績效大幅領先英國大盤權重類似的投資組合。同時他不認同效率市場理論,他認為市場氛圍可以推動股價偏離基本面,他也不認同隨機漫步理論的統計基礎。他主張,在看市場資訊時,你需要更深入了解數據是如何生成的,最終凱因斯成為基本面的投資人,尋找基本面與長期獲利前景可靠的公司,聚焦在少數他鍾愛的個股,這套策略很成功。

最後我想引用作者在本書的最後一段話做為結尾「歷史讓我們看到用以分攤風險和從事跨期轉移的金融機制,以及這些工具可以做出哪些變形以因應不同的社會。我們可以自由重新定義過去的成就意義,並且從過去失敗當中學得如何避免重蹈覆徹。而五千年的金融創新史告訴我們,金融與文明將會永遠相互交纏」。以上就是比爾的財經廚房想要提供給你的,讓我們一起輕鬆活好每一天,我們下次見。

--

--

Bill Yang

Podcast⟪比爾的財經廚房⟫主持人,本節目榮獲Himalaya最佳人氣財經類節目。Spotify 財經類Top 5 Apple podcast 投資類 To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