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鐘給你一份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財經食譜。
歡迎來到【比爾的財經廚房】。你好,我是 楊比爾。
在你想開始進入投資市場之前,你應該要知道,投資的工具有很多,未必每一項都適合你。我們在 #4集節目中跟你談過股票的由來,如果你對股票有基本的了解,接下來,另外一個常見的市場投資工具就是共同基金了。共同基金可以說是同時持有一籃子股票的概念。今天的節目共有三個重點,首先是共同基金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境外基金與海外基金的差異,最後是境內基金與境外基金的差異。
投信公司就是一般所稱的「國內基金公司」,可以募集「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受益憑證」一般簡稱為共同基金,由公司內部的基金經理人及投研團隊投資操作。
國外基金公司所發行的基金,也就是登記註冊地在臺灣以外地區稱為境外基金(Offshore fund),在經由金管會核准後也可以在國內銷售。境外基金必須授權國內合格的機構成為臺灣地區唯一的總代理人,負責其基金的募集與銷售,並提供投資人必要的資訊。 投信公司、投顧公司及證券經紀商等,若要申請擔任銷售境外基金的總代理人,必須符合金管會訂定的條件。
在銷售方面,不論投信公司所發行的基金產品或是總代理人引進的境外基金, 銷售管道都需要經金管會核定。投資人可以從多元的投資管道中,比較不同銷售通路所提供的各項服務,選擇適合自己的申購管道。
境外基金與海外基金的差異何在?
投資國外的金融市場已是投資人重要的選項,投資人可能會在接收基金資訊時,因名詞不統一的情況而產生混淆,例如海外基金與境外基金聽起來都一樣。然而,對於共同基金而言,「境內、境外」(Onshore vs. Offshore)指的是基金發行公司的註冊地,「海外、國內」(Overseas vs. Domestic)則是指基金資產的投資區域。
「境外基金」是指在一國境外設立的基金,在國內銷售須透過投信公司、投顧公司等總代理業者代理銷售。「海外基金」則是指基金資產主要投資在本國以外地區的股票、債券等標的。早期受限於法令規定及國內投信公司的能力,一開始未能發行投資國外的基金,因此基金業者、分析人員或媒體常將海外基金與境外基金混為一談。隨著基金相關法令的開放,以及投信公司與國外資產管理公司合作,聘請海外的投資機構擔任顧問。投信公司的國際投資能力提升,投信公司募集發行的海外基金也已經成為市場的主力產品。
到底境內基金與境外基金有何不同?
境內基金與境外基金的主要差異在於基金的發行所在地。境內基金是指在國內經金管會許可,在國內所發行的共同基金。而境外基金則是依據投信投顧法第5條定義為在中華民國境外設立,具證券投資信託基金性質的基金,也有人將境外基金(Offshore fund)翻譯為「離岸基金」。
境外基金與境內基金對於基金資產的管理與保管都是分開的,基金資產都是隸屬於基金投資人(境外基金為股東身分、境內基金為受益人身分),獨立存放於基金資產保管機構之中,因此,即使境外基金公司倒閉,投資人仍可按一定流程取回個人的投資金額。
我國自民國94年8月2日正式實施「境外基金管理辦法」後,在國內投資合法登記的境外基金,若遭遇境外基金機構倒閉的情況,基金的總代理人依法須負起協助投資人辦理後續基金贖回等相關事宜。因此,唯有投資合法的境外基金,才能在不幸遭遇此一問題時,獲得必要的保障與協助。
你知道要在哪裡查詢合法在台灣登記的基金嗎?你有遇過有人向你兜售高報酬的「基金」嗎?歡迎把你的想法寫在留言區,與其他聽眾交流討論。
以上就是比爾的財經廚房想要提供給你的,讓我們一起輕鬆活好每一天。我們下次見。
如果你已經下載Telegram,直接在Chats搜尋:@billskitchen,加入「比爾的財經廚房」頻道!
您可以在以下頻道收聽「比爾的財經廚房」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37MTL19jfhtZirkHeKlM3V
PocketCasts: https://pca.st/jti419iv
Breaker: https://www.breaker.audio/bi-er-de-cai-jing-chu-fang
RadioPublic: https://radiopublic.com/-GO4N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