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鐘給你一份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財經食譜。
歡迎來到【比爾的財經廚房】。你好,我是 楊比爾。
在先前的節目當中,我們探討過負利率以及因為世界各國中央銀行超發貨幣所導致的購買力下降現象,不得不說,台灣央行的作為已經相對保守,購買力下降並不明顯。但是我們有自己的問題,由於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的影響,副作用反映在勞工薪資偏低以及房地產長期呈現過熱現象。等同是以國內民眾的消費力去補貼的出口競爭力。當然我也必需承認,總體經濟的影響層面很複雜,這樣的解讀只是我個人的想法。
然而國內金融機構的超額準備金水位依然偏高,可以看得出來,國內資金依舊非常寬鬆。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的十年(1998~2008),國內超額準備金的平均水位約在48億台幣左右。而金融海嘯後的十年,平均超額準備金則來到451億的水準,其實大增了將近10倍,寬鬆的貨幣當然也就營造了低利率的環境,近一步成為推動物價或房價上漲的土壤。
「與其當財主,不如當債主。」也因此今天繼續跟大家談談,如何當債主?
既然開銀行、收存款顯然是要很大財力才能做到,那有什麼工具可以滿足一般投資人當債主的心願呢?拜金融科技發展之賜,小資族也有可能圓夢,是的,我想說的就是P2P網路貸款。
P2P就是一個網路平台,當現在有個需要資金的借款人提出借貸申請後,平台媒合投資人進行配對、搓合。再用更簡單的話來講,P2P就是一個中間媒介,為借貸雙方搭橋,平台使用者可能是借款人也可能是提供資金的投資人。
P2P是英文 Peer to Peer的縮寫,也可以說是個人對個人。在台灣主管機關對P2P的定位就是「民間借貸」,在法律上以民法為依歸。任何在P2P平台上的借貸行為,如果發生爭議,包含借款人延遲或是拖欠還款,都要由投資人自行向借款人提起訴訟,追討債權。平台業者為了降低投資人的疑慮,多數會針對拖欠的借款人進行電話催繳,協助投資人取回本息,但並未保證能確保債權,也不保證報酬率。也因此借款人違約,欠錢不還是P2P投資最大的風險。
要如何做才能儘可能降低投資風險呢?我們待會再回頭來談。
我們先討論一下P2P貸款的報酬率計算。平台業者大多會提供一個貸款利率給投資人參考,用這個貸款利率再同時考慮還款期數,利用「本息平均」攤還的方式,就可以算出每月會回收的本金及利息的總和。多數人對本息平均攤還有概念是因為多數的銀行房貸或是信貸還款方式也都類似。
然而當我們轉換角色成為「債主」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報酬率並不等於是貸款利率。怎麼說呢?假設一個P2P的借款案件,貸款利率是10%,分36期,每月本息攤還,聽起來很誘人,但實際的報酬率是多少呢?這時候就要考慮你每個月拿回這些本息之後,做什麼去了?
假設你每次拿回的本息又重新投入貸款利率10%的投資案,則利用IRR內部報酬率的計算,你會發現,報酬率僅約為7.5%。有關IRR內部報酬率的計算我不展開說明,有興趣的聽眾們,可以點擊文稿中的連結閱讀。為什麼報酬率不是貸款利率10%?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是本息平均攤還,隨著還本金,借款人欠的本金逐漸變少,雖然年利率不變,需要還的利息也就會越來越少。因此報酬率一定會變低。
但剛剛的算法有一個重要的假設,是每次拿回來的本息,你會再投入另一個10%報酬率的貸款案,這是IRR內部報酬率的基本假設。但事實上,有更多的投資人其實是每個月領回本息後,就放著不動了,不作其他投資,這時候IRR的報酬率就不對了,應該要使用的是MIRR修正內部報酬率,也就是需要重新確認你的再投資報酬率。假設再投資報酬率為0,新的MIRR報酬率是多少呢?扣除平台的手續費,實際數可能不到4%。
聽完,你是不是滿腔熱血瞬間就被澆熄了,既要承擔違約風險,扣除費用後報酬率又低,P2P是不是沒戲了?歡迎把你的想法寫在留言區,與其他聽眾交流討論。
以上就是比爾的財經廚房想要提供給你的,讓我們一起輕鬆活好每一天。我們下次見。
如果你已經下載Telegram,直接在Chats搜尋:@billskitchen,加入「比爾的財經廚房」頻道!
您可以在以下頻道收聽「比爾的財經廚房」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37MTL19jfhtZirkHeKlM3V
PocketCasts: https://pca.st/jti419iv
Breaker: https://www.breaker.audio/bi-er-de-cai-jing-chu-fang
RadioPublic: https://radiopublic.com/-GO4N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