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鐘給你一份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財經食譜。
歡迎來到【比爾的財經廚房】。你好,我是 楊比爾。
在進入今天的開箱主題之前,我想先談談,澳洲大火。2019年9月澳洲因為天氣炎熱加上乾燥導致森林野火,這場野火延燒已經五個多月,直到我們這集節目錄製的時候,依然沒有完全撲滅。火災面積比2019年震驚世界的亞馬遜大火、2018年加州大火還要嚴重,超過1.5個台灣。估計全國近5億隻動物在野火中死亡,近30%的無尾熊棲地遭惡火吞噬,約有8000隻無尾熊死亡。氣候變遷也被環保團體認為與澳洲空前的大火危機存在關聯。
也因為你我對於全球暖化、氣候異常與污染的日益關切,投資人開始了解到,投資選擇可以直接影響企業的行為。這樣的風潮也已經從歐美吹到亞洲,愈來愈多的政府、企業與個人知道本身必須採取行動,以保護自己的生活環境,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今天要開箱的這一檔「柏瑞ESG量化債券基金」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大風潮之下,台灣投信業者推出的第一檔ESG債券基金。
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SIA)的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期間,全球永續投資的資產規模成長34%,從22.9兆美元增加至30.7兆。全球機構投資人和財富管理客戶對社會責任這類的投資產品興趣明顯的提升,而聯合國也列出責任投資原則(PRI),顯示出將ESG納入投資決策已經成為世界潮流。
ESG 是什麼呢?依照金融時報的定義,ESG 各別代表的是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ESG 投資是指在投資流程中將這 3 項「非財務標準」納入投資決策考量,這些標準包含環境永續、企業責任、碳排放等等,基本上就是要確保企業或機構正面回應 ESG 議題,建立有效的評估制度與投資方針。
對投資人來說,最關心的是,ESG能反映在投資報酬率上嗎?一項牛津大學根據200多個學術個案的研究顯示,如果企業採取健全的永續標準,其中有九成可以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如果企業採納確實的ESG措施,有88%可以提高企業營運。企業如果做好永續措施,八成企業的股價因而受益。
MSCI在2018年11月的分析報告顯示,根據企業的12個月ESG評分變動,ESG評分最佳前20%的投資組合,相對於最低20%的投資組合,在已開發市場與新興市場均有較佳的績效表現。
而根據伯瑞投信所提供的資料顯示,在美國投資等級債券當中,高ESG評分的債券相對低ESG評分的債券,年化報酬率要高出43bps,也就是0.43%,而歐洲投資等級債券當中,高低 ESG債券的對比也高出51bps,也就是0.51%。可別小看這0.5%,畢竟現在美國投資級債券的殖利率也只有2.84%,能提高0.5%的話已經是很大的差異。
柏瑞的ESG債券基金,採用了柏瑞獨家的量化投資模組,這個量化模型由陳海波先生精心打造。陳海波2013年加入柏瑞之前,曾在貝萊德和聯博任職、擔任分析研究員,他善長數學和理工,擁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核子工程博士學位。柏瑞量化模型是由殖利率曲線與信用利差,加上兩大報酬來源:時間和價格,共四大面向來解構債券總報酬。未來有機會,我們也會再詳細幫各位解說這四大面向如何影響債券的報酬。藉由四大面向和數十個因子分析,從兩萬多檔可投資全球債券中,最後篩選出120檔高信度和正因子曝險標的,基金持債更多元而且風險調整後報酬更好。
陳海波所管理得柏瑞-環球債券基金,就是運用量化管理模型,截至2019年11月底,持有日債比重23%,也有歐元負利率國家如法國,但透過多重貨幣管理,2018年12月到2019年11個月創造近10%報酬,2019年全年也有7.7%報酬。
柏瑞ESG量化債券基金(本基金有一定比重得投資於非投資等級之高風險債券且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於2020年1月13日到1月17日募集,共發行新台幣、美元、人民幣和澳幣等幣別,並且提供後收級別。保管銀行為台北富邦商業銀行。基金經理費為每年1.35%,基金保管費為每年0.2%。閉鎖期為基金成立後90天,現在還在閉鎖期內買不到,也可以知道這期節目並不是業配文喔!
你對ESG這個投資概念的想法如何?你覺得這只是一個商業的包裝,還是真的能夠透過資金的力量來影響企業的行為?歡迎把你的想法寫在留言區,與其他聽眾交流討論。
以上就是比爾的財經廚房想要提供給你的,讓我們一起輕鬆活好每一天。我們下次見。
如果你已經下載Telegram,直接在Chats搜尋:@billskitchen,加入「比爾的財經廚房」頻道!
您可以在以下頻道收聽「比爾的財經廚房」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37MTL19jfhtZirkHeKlM3V
PocketCasts: https://pca.st/jti419iv
Breaker: https://www.breaker.audio/bi-er-de-cai-jing-chu-fang
RadioPublic: https://radiopublic.com/-GO4N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