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談天氣⎪VIX恐慌指數

Bill Yang
Nov 9, 2020

我們給「指數」下過一個定義,指數是「人類對一堆雜亂資訊的封裝」,由於我們的認知能力是很有限的,很難在很短或是很零碎的時間內迅速的了解事務的全貌,因此我們也可以把「指數」當作是一個「壓縮檔」,可以利用他將資訊打包封裝起來,方便我們理解跟使用。在廚房裡,就好像你的綜合維他命,這一顆維他命就封裝了你一天所需要的多種營養素,方便你每日食用。投資市場上大家對股價指數相當熟悉,可能也聽說過「恐慌指數」,尤其是在疫情期間,美股出現連續大跌的時候,報章媒體可能都會說「恐慌指數飆升」這類的說法,到底這個被當作恐慌指數使用的VIX指數,到底是什麼?我們該如何來利用他?以及有什麼該注意的地方?今天我們來談談這個題目。

1983年3月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簡稱CBOE)推出S&P 100指數選擇權(代碼OEX),這是世界上最早一個的綜合股價指數(Broad-Based Stock Index)選擇權,也是目前世界上成交量最大的美式(American Style)選擇權契約。這裡所說的「美式選擇權」,是相較於「歐式選擇權」而言的,兩者最主要的差別就是,能不能在選擇權到期日之前要求履約。台指選擇權則是歐式選擇權,會在結算日跟期貨一起現金結算。好,其實如果你不是要考證照的話,這段沒聽懂就算了,因為他其實也不影響你的日常交易。1993年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開始從S&P 100指數選擇權(OEX)的價格中計算出30天的隱含波動率的理論值,然後編製成波動率指數(VIX)。

CBOE隨後推出了基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選擇權,交易代碼為SPX,由於SPX 能夠比OEX有更廣的覆蓋面,因此從2003年開始交易所將計算VIX的選擇權價格從OEX選擇權變更為SPX選擇權。VIX最終發展成了公認的金融指數,不僅適用於選擇權市場也適用於一般的金融市場。其他交易所也效仿著創造了自己的波動率指數,但是VIX依然是最廣為人知的隱含波動率指數。

前面我們所說的「隱含波動率」,是什麼意思呢?隱含波動率是從選擇權的市場價格反推出來的。學術點來說,就是透過B-S模型(又稱布萊克-休斯-墨頓模型(Black–Scholes–Merton model),推算。讓B-S模型計算的結果等於選擇權市場價格實際波動率,因此我們可以將隱含波動率看作是市場對未來波動率的預期值。換而言之,隱含波動率是市場中所有參與者經由選擇權交易的買賣報價,對未來波動率達成的共識。

舉例說明,某個選擇權合約的報價是3.25元。若根據B-S模型,將波動率輸入值設為25%時,得到選擇權的理論價值為2.5元。因為提高波動率可以提高選擇權價值,為求隱含波動率,所以我們必須提高波動率輸入值。透過模型的計算,假設我們依序輸入28%、29%、30%等值。直到輸入31%時,假設此時發現選擇權價格剛好是3.25元。這就表示31%是市場交易者共同認為合適的波動率,我們就說31%是這個選擇權合約的隱含波動率。

理論上波動率與選擇權標的合約的變動方向是互相獨立的,但很快就有人發現,當某些標的價格上升,有一些市場波動性會變大,而隨著標的價格下跌,另一些市場會變得更加波動。當指數下跌時,VIX指數傾向於上升;當指數上升時,VIX指數傾向於下跌。

我在文稿當中放了一張圖,這當圖顯示S&P 500的變動和VIX指數的變動,呈現明顯的負相關。

但是VIX指數能夠預測市場未來波動會變大嗎?這個答案是不能的。其實VIX的變動跟實際市場未來波動率之間並不存在明顯的相關性。

VIX指數有時會有很明顯上升或下降,但在接下來30天的實際市場的波動率卻沒有明顯的上升或下降。兩者間存在的相關係數,是正的但很小而且不顯著。因此,VIX不能預測實際波動率將會上升或下降。這主要的原因是推導出VIX值的過程中,我們是從選擇權的價格反推隱含波動率。當一個急速下跌的市場當中,有較多的投資人為了搶得避險性的選擇權部位,他們願意支付更高的價錢。這主要是因為被市場進一步下跌的恐懼所驅使的結果。也因此,VIX指數才會被稱為恐慌指數(fear index)。

以前我們就用牛市來形容股價上漲是緩慢而持續的,用熊市來表示空頭市場來的又急又快。這個特征也顯示VIX指數上。在股價下降時,VIX指數的跳升得更快。而在股價格上漲的牛市,VIX指數通常會不斷的下降。

了解了VIX指數的特性,我們如何把它應用在日常交易之中呢?目前就我所知道,機構法人主要將VIX指數運用於風險控管。也就是當市場觸發特定條件時,會將投資組合中的現金部位急速拉高,以避免整體投資組合遭遇劇烈的虧損,我們說這個狀況叫做Risk OFF,也就是拉高現金,規避風險。等規避風險的因素消失之後,再將部位加回來,我們說這個狀況叫做Risk On。常見跟VIX指數有關的運用有幾種,譬如說關注VIX指數的10天移動平均值在過去兩百天的數值當中,是否來到前95%?假如VIX的10天移動平均,處於過去兩百天的歷史高位,也就代表,風險有明顯上升。此時可以考慮做Risk Off。

另一種方式則是考慮VIX的每日變動值,當這個數字超過 7的時候,可能表示市場有很高的風險情緒,經理人應該要留意後續可能的變動,或是要進場調節部位。

實務上,我們自己如何能製作這個指標呢?我摸索了一陣子的TradingView 的指標寫法,也還不是很熟,可能寫得也不是特別漂亮,但似乎還能用,你可以把它新增到你的指標庫當中:你可以發現在今年三月初疫情爆發發初期,兩個指標都表明應該要Risk Off。大幅增持現金。

// This source code is subject to the terms of the Mozilla Public License 2.0 at https://mozilla.org/MPL/2.0/
// © YangBiEr 這個指標是在看10天VIX的MA是否高於200天的95百分位
study(“VIX MA&95%”, overlay=false)
VIX = security(“VIX”, “D”, close)

length= input(10, minval=1)

vixsma = sma(VIX, length)
ind_vix = percentrank (vixsma, 200)

//bgcolor(ind_vix >= 95% red : green, transp=70)
plot(ind_vix, title=”Percentile”,color=#0094FF)

bgcolor(ind_vix >= 95 ? #FF6A00 : #606060, transp=70)

//plot(vixsma,title=”SMA”,color=#FF6A00)

h0 = hline(95, “Upper Band”, color=#606060)

//這行不要複製:下面是另一個指標,記錄每天VIX數值的變動,綠的是上升,紅的是下跌。

// © YangBiEr 這個指標是VIX的每日變動
study(title=”VIX change”)
VIX = security(“VIX”, “D”, close)
input_barwidth = input(4, title=”Bar Width”)
input_percentorprice = input(false, title=”Price Change”)
hline(0, color=#606060, linestyle=line)
xPrice = VIX
xPrice1 = iff(input_percentorprice, xPrice — xPrice[1], (xPrice — xPrice[1]) )

colorg = iff(xPrice1 < 0, red, green)
plot(xPrice1, color=colorg, style = histogram, linewidth = input_barwidth, title=”Change”)

h0 = hline(7, “Upper Band”, color=#606060)

跳動超過7就特別留意。以上指標只適用於日線。

你在面對市場變動時是否會設定有一個停損的依據呢?我們今天談的是VIX,你自己用的指標是什麼呢?歡迎跟大家討論。

--

--

Bill Yang

Podcast⟪比爾的財經廚房⟫主持人,本節目榮獲Himalaya最佳人氣財經類節目。Spotify 財經類Top 5 Apple podcast 投資類 Top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