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談組合⎪在家工作的新常態

Bill Yang
5 min readSep 25, 2020

--

說到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我想在台灣的聽眾們可能感受並不深刻,因為我們並沒有經歷大規模封城,或是完全無法出門的經歷。我本身也只有一天,因為公司要測試如果在家上班,公司筆電能否正常連回公司的主機,而讓我待在家裡一天。我只能說那天我感覺特別累,因為非常不習慣,我甚至不知道何時起來上廁所?因為深怕長官或同事透過Skype聯繫,但我卻沒有第一時間回覆訊息。但是,一直到最近,公司舉辦的研討會上,我發現國外的學者們以及總部的同事透過視訊會議軟體參與研討會,他們都還待在家裡,我才開始感覺到,在家上班,或許真的對未來工作的型態造成了新的衝擊。而新的工作型態,顯然也會對投資面造成影響。最近⟪經濟學人⟫、⟪哈佛商業評論⟫正好有專題,專門探討了在家工作的影響,今天我們就綜合這些文章,來談談在家工作這個「新常態」。

就台灣的角度來看,我們可能會認為這不過是為了應對疫情,而做的一個不得不的選擇。但事實上,知識工作者轉為遠距工作的趨勢,其實已經進行了好幾年。根據美國聯準會的資料,在家工作的勞動人口在過去15年間成長了三倍。而這次新冠疫情讓這種趨勢大幅加速,相關的可能性與缺點也變得更加明顯。⟪經濟學人⟫的編輯群,在文章中表示,一月步入二月就像從一個古老的時代-從西元前(疫情前 before coronavirus,BC)邁入西元後(居家後 after domestication,AD)。這種轉變堪稱是19世紀工業革命以來,最大的工作場所大變革。推特(Twitter)已經表示將允許公司所有員工永久在家工作,臉書也希望未來十年內讓半數員工在家辦公。

⟪哈佛商業評論⟫針對六百多名在美國的白領員工進行了問卷調查,當中許多企業領導人,他們都擔心員工的績效將會大幅下滑。但調查結果顯示,勞工適應遠距工作的速度,比想像中更快;很多時候,員工覺得自己的生產力與過去一樣。這情況出人意料。因為多年來已有許多研究顯示,在出現大規模變動之後,生產力幾乎都會下滑。相反的,員工工作的時間反而還延長了,根據員工資料分析軟體公司,修門奈資(Humanyze)的分析,在檢視了某家全球科技公司所有人員的電子郵件、聊天紀錄及行事曆系統的數據資料顯示,轉為完全遠距工作之後工作日的工作時數平均增加了10%到20%。同時,從完全遠距工作開始,員工的壓力、負面情緒及工作相關的衝突,全都穩定地下降,各自至少降了10%。與此同時,員工感受到的自我效能與專注在工作上的能力,也都改善了大約10%。

當然,遠程辦公並非十全十美。視訊通話的確缺乏真正見面會議的真實感,也沒有以前這麼多的情緒,不管是好的情緒還是壞的情緒。少了「見面三分情」,遠距離很難培養同事間的感情。創造力的培養也變得更加困難。諮詢公司 Mindgym 表示,新點子通常來自於社會關係中的弱連結,弱連結通常是指二、三度連結(透過他人認識)或較少聯絡的朋友,像是久未聯繫的同學、朋友的朋友、遠房親戚、某場聚會的與會者。這種“偶然的碰撞”因為遠距上班,變得越來越少。蘋果公司的賈伯斯就十分看重這種意外的碰撞,因此在設計辦公室的時候,希望盡量增加這樣的互動。⟪哈佛商業評論⟫分析了另一家科技公司的數位互動情形,發現在疫情封城之後,員工與密切合作者之間的溝通增加了40%,但代價是與其他同事的溝通減少了10%。

然而,即便員工自認自己的工作績效並沒有減少,但老闆們可能不這麼想。在疫情期間,很多公司開始使用具有監控性質的管理軟體,用來追蹤員工遠程工作的情況。軟體將記錄員工在各項任務上的工時,例如他花了多長時間收發Email,花了多長時間瀏覽新聞等等。透過分析這些記錄,系統會為員工的工作效率進行評估。例如,微軟公司會用自己公司的Office365服務,收集員工跟客戶之間文字訊息、收發信件、行事曆上的行程,然後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來評估員工的工作效率或者管理的成效。而且還可以為每個微軟員工製作個性化的報告。微軟還把這個分析軟件出售給其他企業,包括零售巨頭梅西百貨,以及房地產貸款公司,房地美。

回到投資面的角度來看,在家工作的需求,很明顯的增加了一些筆電或是視訊鏡頭或是視訊軟體會議的需求,因此相關投資標的上,可以簡單的參考Direction Work From Home ETF,代號是WFH。WFH ETF以追蹤The Solactive Remote Work Index為目標,指數涵蓋雲端科技、網絡安全、線上文件管理,以及遠距通訊等,4大範疇共40間企業。讓投資人有機會參與遠距工作的新趨勢。WFH ETF的管理費率是每年0.45%,前幾大持股是很熟悉的科技股,包括亞馬遜(AMZN)、微軟(MSFT)、Facebook(FB)以及近期急速崛起的Zoom(ZM)等公司。

當然,在台股也有些筆電或是監視器或視訊軟體廠商的股價近期表現很好。然而,我想提醒大家,有些硬體需求很有可能在短期已經不會再有更高的成長空間,畢竟今年大家都狂買一波了。但是,類似微軟提供的雲端伺服器的服務,以及更多具有監控性質的管理軟體,在這次的疫情當中得到了大規模POC(Proof of Concept 概念驗證)的機會。因此,我印象中,之前亞馬遜被爆出,他會追蹤負責在揀貨的倉庫工人的行動,並記錄每一個動作所花費的時間,如果發現工人效率太差,就會被系統自動解僱。往未來看,我們或許正在面臨另一個管理理念的倒退,也就是在泰勒化科學管理式微多年之後,他在這次疫情,經由在家工作,死灰復燃。這裡所說的,科學管理的基本理念就是認為,工作方法有優劣之分,而最好、最高效的方法只有一種。管理者發明工作方法、工作流程,而工人們只需要按照方法和標準執行就可以了,確保完成一項工作的時間最佳化。未來即便大家重回辦公室上班,但是針對辦公室上班白領工作效率的監控軟體,不但不會消失,還有可能越演越烈。

--

--

Bill Yang
Bill Yang

Written by Bill Yang

Podcast⟪比爾的財經廚房⟫主持人,本節目榮獲Himalaya最佳人氣財經類節目。Spotify 財經類Top 5 Apple podcast 投資類 Top 5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