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為大家開箱的這本新書是,⟪理財盲點⟫,副標題是,有錢人不會做的13件理財決定。首先我要感謝新樂園出版/遠足文化,提供這本書給我,非常感謝。前幾天在寫勞保的題目的時候,突然想起來自己出社會工作也快要20年了,除了最前面的半年以外,幾乎全部的時間都是在金融業,想起來還真的有點可怕,20年一眨眼就過了。恩,沒錯,我國小畢業就出來上班了,哈。也就是因為在金融業很長一段時間,因此我絕對不會談一些題目像「銀行理專不會告訴你的秘密」、「揭發金融黑暗面」這種型態的內容。原因並不是我特別偏愛金融業,要保護他的秘密。而是其實身為金融從業人員,我其實看過更多「如何利用保險公司的服務,投資輸錢不認帳?」、「都是因為理專推薦,我買基金才賠錢」、「我只有國小畢業,我什麼都不懂」這些千奇百怪的奧客,歸根結底,金融消費爭議之所以會發生,不完全是業者的問題,捫心自問,當我們追求投資報酬的同時,你是否將主控權全都交給別人,藉以有一個可以卸責的對象?還是願意為你自己的投資負起責任?只有了解理財盲點,我們才有機會為自己的投資負起責任。本書約有14萬字,我將用兩集節目的時間,來解說書中的精華。
本書的作者是吉兒 施萊辛格,擔任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News)商業分析師,也是全國知名的「吉兒談錢」廣播節目主持人,她提供財務規劃和投資建議,本書集結了他三十年多年的顧問經驗,是兼具理論與實務的一本書。
13件不該做的理財決定,第一點就是不要購買自己不懂的金融商品。「不懂的東西,不要碰」,這句話很簡單,但是又不容易做到。原因是,當你投資了一個你不懂的金融商品,除了後果難料,另外一個原因就是你無法為自己的投資負責。印象中「財經M平方」這個我很愛的網站當初設定的主軸,就是「為自己投資負責」,當你不了解商品,自然你只能被動等待幸運天使的降臨。也因此,什麼叫「懂」一個商品,請你試著回答五個問題:首先是購買這個商品的費用、成本是多少?除了眼睛看得到的,手續費支出以外,投資標的可能還有管理費支出,是從標的淨值中扣除。另外,有些產品的費用是隱藏的或是「後收」的,你如果想要知道這些隱藏的成本,你只要詢問:「如果市場完全沒有變化,我今天買,隔天賣出,我會損失多少?」就可以得到答案。
接下來是,這個商品來有什麼替代方案?也就是如果我不買這個產品,我有什麼方式還是可以達成我的財務目標。透過跟替代方案的比較,你可以更清楚業務人員是確實理解商品,還是只是想要達成公司給的業務目標。第三個是取回這筆投資容易嗎?會有手續費或罰金嗎?有些金融商品會長時間綁住你的錢,或必須支付高額的罰金。因此,購買這類商品前,比須確認你有足夠的流動性或緊急預備金,可以應付臨時的資金需求。第四個是我需要為這個商品付出多少稅金?有很多商品感覺報酬率很高,但如果你忽略可能的稅負,除了報酬率會下降,還有可能付出高額的罰金。最後一個問題是,這項金融商品會讓我面臨最糟的情況是什麼?這個警語可能會出現在商品說明書的一串小字裡,如果可以,請你的業務人員幫你用螢光筆標起來。
老實說,要坦誠自己不了解金融商品,並不容易,特別是你可能在其他領域表現很優秀,你可能是教授或是律師,我很能夠理解這種感覺。然而你可以想想是可以「坦然面對」自己不了解比較好?還是等到闖下大禍,才來收拾殘局好呢?
第二件不該做的理財決定是,聽取錯誤的財務建議。這點主要是針對美國的財務顧問制度而來,在台灣從來就沒有人為了專業的財務建議而付費過。也因此,其實所有提供財務建議的從業人員,都存在著跟客戶的利益衝突。因為理財人員無法透過顧問服務收費,都是從商品的銷售收費,因此很難判斷是否是以客戶的利益為優先。如果你是小資,或許透過網路追蹤一些你認同的理財達人,有些問題可以跟他們討論。如果你已經是一家上櫃企業規模的財富水平,找會計師事務所雖然要負擔高額的顧問費用,但應該會是正規的做法,不要聽信旁門左道。
第三件不該做的事是,過度重視金錢。過度重視金錢,不但會讓人不快樂,還會導致財務損失。有許多人之所以遲遲無法開展投資計畫,就是因為他們反覆研究,想要找到最好的標的跟投資方案,但因害怕「失敗」卻不敢行動。另一種則是對任何財務細節斤斤計較的人,他可能很計較為了投資一個商品要付出的稅賦負擔,例如,海外所得,或是投資房地產可能的房地合一稅。想診斷你是不是患有「過度愛錢症」,想想,你有沒有以下的狀況:你是不是有不願意讓你配偶知道的金錢秘密?你是否定期會為了錢失眠?你在意的人不只一次說你很常提到「錢」?在財務方面,你表現出完美主義者姿態,一定要跟所有的專家討論後,了解全部細節,才會投資?你是否不斷拿自己跟其他人的財務狀況做比較?滿腦子錢的代價遠超過你的想像。相反的,平衡的看待金錢,可以帶來深遠長久的幸福,最棒的金錢的數量就是「夠用的錢」。夠用就可以了。
這集節目的最後一個不該做的事,是「該租房子的時候卻買房子」。台灣人很愛買房子是出了名的,我看書裡的美國人,似乎也很愛買房子。我以前有位客戶在陽明山的八煙溫泉旁邊有一間溫泉套房,我很好奇他為什麼會買這間套房?他就說,他很喜歡泡湯,當時想說想泡湯的時候,就可以來泡。那泡過幾次呢?其實也沒幾次。好吧!這種夢顯然全世界人都一樣,尤其老夫老妻,老想著在海邊買度假小屋。別做這種事,多留點現金,住離大醫院方便一點的地方,會更沒煩惱。
在本集的節目當中,我們探討了書中的四個重點內容,分別是「購買自己不懂的金融商品」、「聽取錯誤的財務建議」、「過度重視金錢」以及「該租房子的時候卻買房子」。在下一集節目當中,我們將繼續為您解說其他的精華內容,我們下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