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8日蔡英文總統宣布,將擴大開放美國牛肉和豬肉進口,包括開放進口30月齡以上的牛肉,以及含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的豬肉進口。身為國貿系畢業的學生,關於全球化自由貿易的論述,我已經不想再說了,都已經被騙了二十年了,全球化並沒有像當初所說的,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好。也因此,是否擴大開放美豬、美牛進口的是非功過,並非我們節目想要討論的重點。今天,我們還是回到投資面,來看看投資的機會在哪裡?從2001年開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都會發佈「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2019年發布的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當中,人造肉漢堡名列其中。這份榜單有什麼厲害之處呢?我們現在知道的雲計算「分布式存儲」、可回收式火箭、腦機接口、智能手錶等技術,都曾經是這份榜單上的優勝者。既然大家對於狂牛症以及瘦肉精的危害有疑慮,不妨我們來看看,這項極有可能改變人類飲食文化的新技術,人造肉。
談到人造肉,大家心裡可能會浮現的是「素肉」,也就是豆製品,透過擠壓、調味,製造出類似肉的口感的產品。新型的人造肉或許可以稱為「素肉2.0」,概念是將植物蛋白分子展開重新排列。
我們來看一下人類在人造肉漢堡技術上的探索。
2013年,世界出現了第一個人造肉漢堡。在記者會上,這個人造肉漢堡被當場吃掉了,谷歌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是這個研究計畫的主要資助者。而這個漢堡的造價則高達33萬美元。這項技術的原理是:從動物體內提取少量細胞,然後在實驗室中培養,用特殊營養液滋養它,讓它生成肌肉組織。簡單來說,就是讓動物細胞在實驗室中直接生長成肉。然而這項技術的價格昂貴,目前能夠量產的人造肉並不是用這項技術製造的。新的技術是以植物為基礎來生產肉類。這個領域主要的兩個玩家,分別是「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其中,Beyond Meat, 已經在納斯達克掛牌,代號是⟨BYND⟩。
如果分析一片漢堡牛肉排,你可以發現,蛋白質、脂肪和水基本構成漢堡排的全部。如果可以找到蛋白質和脂肪的替代品,再加上少量微量元素,這就是人造肉了。但是,這種人造肉吃起來不像牛肉,因為它沒有牛肉的口感,比如「嚼勁」,或是煎了之後那種獨特的焦香。Impossible Foods最終從小麥和馬鈴薯中找到了一種類似的纖維狀蛋白(拉絲蛋白),模擬了牛肉的嚼勁。但就算是這樣,人造肉還是沒有「靈魂」,也就是因為血紅素讓煎牛肉產生的香味。Impossible Foods把血紅素的基因元件放進酵母,用酵母合成後,再加入肉餅之中。一個吃起來,聞起來都像真漢堡的漢堡就誕生了。
那到底為什麼我們需要人造肉呢?根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指出,依動物種類不同,生產一磅肉類蛋白,要比生產等量的植物蛋白,多用4到25倍的水,6到17 倍的土地,以及6到20倍的石化燃料。而飼養牲畜的溫室氣體排放,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15%左右。農田的三分之一用來種植牲畜吃的植物飼料。也就是商業的角度來說,餵牛吃植物,再轉化為肉類,這個效率太差了。從健康的角度來說,目前的人造肉漢堡,比牛肉漢堡要少15%的脂肪和90%的膽固醇。
2020年的疫情讓美國大量屠宰場及肉食加工場停工,影響到肉類製品的生產。美國實施封鎖措施的前幾個月,植物肉產品的銷售額激增264%,而中國也正面臨肉品的短缺,特別是豬肉供應不足,原因是2018年的「非洲豬瘟」讓豬隻大減,加上疫情導致全球工廠停擺,迫使進口豬肉更加困難。《富比士》雜誌預估,到2022年左右,人造肉就會大量進入市場,和尤瓦爾 哈拉瑞在《今日簡史》裡說的一樣,10年內,人造肉的價格就會比傳統肉類還低,這個觀點也得到了美國國家科學院NAS的認同。為了盡快搶佔市場,Impossible Foods 宣佈要調降人造肉的售價。Beyond Meat 也說,希望該公司的人造肉,到了 2024 年價格能追上傳統肉品。但隨著競爭者不斷加入,這個降價的時程可能還會再提前。摩根大通估計,15年內植物性肉類市場可能輕鬆超過1000億美元。巴克萊銀行分析師表示,「替代肉類」市場可占全球肉類銷售總量的10%左右,或在10年內達到1400億美元規模。
根據 Beyond Meat 公布的最新財報,2020 年第二季營收 1.1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68.53%,較第一季增加16.75%。但淨利轉為虧損 1020.5萬美元。主要原因是營業成本上升的速度高於營收增加的幅度。由於餐飲通路受到疫情關閉的影響,這塊通路原本是Beyond Meat成長最快速的市場受到嚴重的影響。2020年7月份開始,Beyond Meat 開始在阿里巴巴旗下生鮮超市「盒馬鮮生」販賣植物肉漢堡「Beyond Burger」。但值得憂慮的是他的競爭對手Impossible Food,已經積極開展在中國設廠的計畫,提供當地市場使用。將有可能進一步加速產品價格的下降,有助於提升競爭力。
在台灣,你除了可以吃到Beyond meat的人造牛肉(富邦媒Momo總代理),你也可以吃到人造豬肉。尤其大家擔心有瘦肉精的豬肉將會流入水餃、香腸、肉丸等市場,這個時候,或許你可以試試植物肉。最早販售植物肉的鍋貼水餃業者是八方雲集,販售的是香港食物科技公司Green Monday旗下植物人造肉品牌:OmniPork新豬肉。我自己有去試吃了一下,作為對比,我同時也點了豬肉水餃。豬肉水餃肉的口感比較明顯,確實比較Q彈,植物肉顯得比較鬆散,但好處是明顯的少了豬肉的腥味。其實我並不是吃素的人,我對豬肉的腥味並不敏感,但是放在一起比較的時候,就很明顯了。植物肉吃起來,也不像素雞、素火腿。總體來說,如果不特別提醒,很多人或許不會發現他吃的水餃,是植物肉。